提案目录
您当前位置:

政协提案2012第64号

发布日期:2020-09-10 10:21:16     文章来源:莲都 访问次数:

      由:关于古堰画乡的几点浅见

  提 案 人:  

  承办单位:区古堰画乡

  提案内容:古堰画乡自2005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景区建设稳步推进,现在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古堰画乡的独特定位,要求古堰画乡的建设在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满足游客文化需求的多样性以及旅游服务质量这些方面下工夫。201 1年曾跟随区政协主席调研组一起深入古堰画乡景区,对景区的整体布局、设施建设、交通道路、人文特色、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进行了深天调研,在这里我不再赘述,就下面四个方面提点浅见。

  一、把古堰画乡和丽水其他旅游目的地相融合

  1、我区地处丽水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古堰画乡正处于九县市区的交通枢纽,地域开阔,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形态以及独一无二的古堰文化遗存,决定了它在丽水市旅游目的地当中的重要位置。

  2、古堰画乡写生创作基地、摄影基地、商品油画生产基地、生态休闲度假中心的定位,正好符合了当前政府“秀山丽水、养生福地”的旅游文化背景。

  3、它和丽水市其他优秀景点在自然形态和文化内涵上都具有差异性。

  4、丽水的旅游景点都存在着景点小、景区与景区的距离远等缺陷。所以发挥古堰画乡的优势,把古堰画乡建成丽水市的旅游集散地,和其他优秀景点串成线,拧成绳,才更具吸引力。

  二、充分发挥畲族村优势

  大港头镇石玄头嘴村是个畲族村,全村80%是畲族人,而且大部分妇女闲居在家,男人也大多以打零工为生,没什么收入。整个村庄前有小河环绕,农田包围,后有青山为背景,非常清丽幽静。建议政府给予适当的政策,在村前种上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植物,让村民着畲族服装,讲畲族语言,男耕女织,他们打草鞋、编竹制品、铁匠铺制农家具等等,让他们的畲族生活处于常态,同时他们的工艺品可以作为旅游产品自产自销。畲族人还有很多节日,比如二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是他们的祭祖日,可以搞些祭祖活动,每到周末,可以搞一些篝火晚会等具有和游客互动的活动。这样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增添了古堰画乡的民族民俗氛围。这种常态化的民族风既是艺术家情所独钟的风景,也满足了游客的猎奇心理。

  三、完善写生创作基地建设

  1、写生创作基地作为古堰画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初具规模,写生接待条件写生氛围越来越好,政府每年举办的“全国知名画家古堰画乡写生行”活动,既宣传了古堰画乡,又提升了艺术品位,同时也为古堰画乡留下了宝贵财富。但是,光靠政府的一次活动营造不了古堰画乡所需要的浓郁的艺术氛围,建议政府加大对写生创作基地的扶持力度,让艺术活动也处于常态化,经常举办高端艺术展事、艺术品拍卖、不定期地举办艺术沙龙等等。

  2、随着古堰画乡周边一些村庄的新农村化改造,让艺术家们心动的元素越来越少,而激发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恰恰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具有民族特色的瓯江农耕文化、以及特殊的黑瓦红墙的土坯房(这样的土坯房是浙西南山区居住文化特色,正在走向消亡,值得保护)。鉴于此,建议在古街的保护和开发上不要跟风,要体现瓯江风情;在保定村古堰边有13处古窑址,在保护古堰古窑址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古堰两旁的民居以及自然风貌;在中溪村、大坑底村、外斜村这条线上保留原建筑的风貌,适当进行室内改造,梳理道路交通,整治环境卫生,这些村庄目前还保持着古朴风貌,而且大坑底村有一条山道是以前连接丽水和青田的交通要道,山道不陡,石级顺畅,道旁参天古枫树林吸引无数摄影爱好者来此寻找灵感。

  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景区内的服务设施相对落后,经营模式单一,服务理念跟不上游客的要求,导游缺乏文化修养和亲和力。建议政府在服务模式上进行适度引导,合理布局;深入挖掘古堰画乡的文化内涵,在本土居民中进行宣传教导,让居住在这里的人“文化”起来,对旅游服务队伍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让游客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

  文化因素渗透在现代生活的每个角落,也必将渗透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引用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里的话:“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是旅游业的灵魂”。相信古堰画乡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