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目录
您当前位置:

政协提案2012第2号

发布日期:2020-09-10 10:21:17     文章来源:莲都 访问次数:

      由:关于提升我区景区周边乡村服务产业发展的建议

  提 案 人:民革莲都区委会

  承办单位:区农办

  提案内容: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速,生活节奏的加快,促使人们对田园风光、宁静乡村的生活方式更加渴望和向往。我区凭借自然景观、人文地理等独特优势,形成多个风格迥异的特色旅游景区,如老竹东西岩、碧湖大港头古堰画乡、西溪千年古村等。相关旅游景区的开发,给景区周边的乡村服务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区的乡村旅游、“农家乐”餐饮服务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农村服务产业的整体发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我区农村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1、“农家餐饮业”渐成一定规模,但发展单一,且整体上发展并不平衡。随着扶持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各景区周边的“农家乐”餐饮业发展势态良好,农民办餐饮的积极性比较高。去年在碧湖堰头村争取省级农家乐经营示范村的背景下,该景区周边有十余户“农家乐”正在积极筹备中;在东西岩景区的沙溪村,有农家乐10家,碧湖堰头农家乐7家,大港头江滨路农家乐5家,酒吧3家;西溪鸭班村有农家乐餐饮1家。从实际经营情况看,各经营户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自身服务质量不高,市场供需不稳的情况并不少见。例如:在老竹沙溪村,接待活动主要集中在“新畲家山寨”,但是其内部疏于管理、卫生环境状况不佳,卫生部门也曾多次责令整改并予行政处罚,从去年国庆后至目前处于厨师空缺的半营业状态。其余大多数农家乐接待活动主要集中在“·三”畲家风情节,散客居多,长期处于歇业状态。古堰画乡的餐饮经营状态总体优于老竹沙溪村,但在堰头村有2-3家已经处于歇业状态。在我区的历史文化西溪村及其通京古道上,则无农家餐饮接待单位。

  2、住宿等行业略有发展,但从发展状况上看比较单一,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在老竹、碧湖、大港头三个景区,既能提供住宿的,又持有“卫生许可证”的场所,仅有“莲都接待中心”。老竹景区入口的“新畲家山寨”虽然有住宿场地,但由于卫生设施不健全,不符合办理“卫生许可证”的条件。虽然各景区离乡镇中心所在地并不远,但是各镇区在经营中的几家具有公共住宿条件的场所规模比较小,镇区的整体环境,配套设施离发展乡村旅游的需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除了大港头入口处新发展的“丽水在水一方写生创作中心”外,能提供较有规模的餐饮和住宿场所。在一些属于起步阶段的景区,例如西溪古村的通京古道附近,其景区开发区属于初步阶段,缺乏发展规划和资金投入,基本没有提供住宿等服务场所,周边农民从事农村服务业发展的意愿并不强。

  3、产业区域化发展,但缺少统一规划和管理。作为省级农家乐精品村碧湖镇堰头村、省级农家乐特色村老竹镇沙溪村、历史文化名村,在外部装潢、店内装修上都未经前期的统一规划,在服务质量上无统一标准,在建筑结构同在区域的匹配性上,布局的特色、接待条件、产业发展上无自己的特色,基本上是一种单兵作战、人云亦云的随大流模式。

  二、农村服务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前期规划。一是政策职能部门要通过明确景区定位,制定整体前期规划,以产业政策实施来有效引导,通过资金补助措施鼓励发展多元化。二是要发挥所在村级组织的摸划、协调作用,立足于村域的长期发展,使农村服务产业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三是要有针对性的对待定经营群体,开展多形式、多方位的培训,包括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对待经营群体,开展多形式、多方位的培训,包括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等方面。既要积极推行走出去考察、参观,也要邀请外来专家现场指导,或组织我区的经营者,通过座谈、走访的形式,挖掘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项目。四是要在运行中予以指导,参观农家餐饮的星级评比制度,打造适合本地市场发展的农村发展的农村服务产业“精品”。

  2、创新发展模式,形成多元发展。一是在着力打造“农家乐”餐饮品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村土地种植和畜牧养殖的有利条件,推出种、养殖体验,将种植、收获、食用融为一体。利用原生态原料和口味,推出家庭、乡村特色菜、特色粗粮,具有鲜明农家特色的烹调的工具及餐具,打造精品菜。二是要以挖掘特色为落脚点,使各乡镇农村服务产业发展走出去类同的“怪圈”。装饰风格更多以体现古朴乡村、历史文化底蕴及少数民族特色的风格,进一步追求与周边自然景观的互补性;更多的依托地理位置、建筑构造的特色及家庭特色发展小菜馆、小货店、小书屋和小客栈等场所,以家庭经营发展为主线,适当联合经营,拉长整体产业链,并达到产业之间互补和互惠效果。

  3、积极发展景区旅游,助推周边农家服务产业发展。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必然带动景区周边乡村服务的产业发展。一是在现有旅游景区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景区周边的乡村休闲体验、外来城市居民的山水风情体验和古民俗历史寻踪、学生儿童的乡野自然玩乐项目及传统文化教育,助推团队游、家庭自助游、生态环保游。二是充分利用山水资源,开发古堰画乡的水上游乐项目、东西岩的登山活动。三是充分利用西溪通京古道,历史定位,挖掘“赶牛”路线体会,手推车等使用或展示。五是借鉴西湖景区的经验,进一步降低景区票价或实际零票价。将旅游景区的游玩与周边的农家乐生活体验相结合,丰富乡村服务业的服务链,从而走出单一的“农家乐”餐饮模式,吸引更多的旅客群体,促进周边农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