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发言
您当前位置:

推动“中国畲族风情园”建设促进“竹柳新桥”区域协同发展

发布日期:2020-09-10 10:21:03     文章来源:莲都 访问次数:

推动“中国畲族风情园”建设促进“竹柳新桥”区域协同发展

区政协港澳台侨民宗委

地处丽水金华交界处的莲都区老竹镇、丽新乡、武义县柳城镇、松阳县板桥乡(合称“竹柳新桥”),是我省畲族人口密度最大的聚居区。四个畲族乡镇地理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类同,同属我省经济贫困区和革命老区。“竹柳新桥”因上述四乡镇连续21届轮流举办的“三月三畲族歌会而闻名遐迩。

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竹柳新桥”区域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基础设施落后,自然资源利用低下,扶贫开发力度不大,仍属欠发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补课”、“爬坡”和“追赶”等多重任务。

长期以来,有关“竹柳新桥”畲族地区协同创新发展,摘帽“欠发达”,实现“绿富美”的话题一直被高度关注。尤其是近年来,浙江省政协、丽水、金华两市政协、莲都、松阳、武义三县(区)政协对这个区域的协同创新发展更是高度关注。

2013年,莲都区政协主席会议组成课题组,全面调查了“竹柳新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借鉴湖北省“推进武陵山少数民族统筹试验区”的经验和做法,向市、区相关部门提出了《关于争取省政府批准建立“‘竹柳新桥’畲族乡镇绿色发展协同创新试验区”的建议》。

2013年,丽水市政协由分管副主席带队赴省政协民宗委专题汇报“竹柳新桥”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相关的调研情况,得到了省政协民宗委的高度赞同和大力支持。

2014年,省政协民宗委组成调研组专程调研“竹柳新桥”区域发展工作,创造性提出了在“竹柳新桥”区域建设“中国畲族风情园”的美丽构想。并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确立一个目标、提供一块牌子、完善一个机制、探索一条路子、给予一些扶持”的具体建议。省委副书记王辉忠和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袁家军充分肯定了相关调研报告,要求相关部门予以重视。

建设“中国畲族风情园”,探索我省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区发展新模式,创出民族乡镇一体化发展的品牌,既需要当地干部群众的探索创新、奋发努力,也需要省、市、县(区)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鼎力相助、全力支持、快干实干。“竹柳新桥”跨越莲都的行政区划,其中有三个乡镇在丽水,而莲都区占了两个乡镇。为了早日实现“中国畲族风情园”的设想,在争取“竹柳新桥”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莲都区理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领导。区委、区政府要明确承担“中国畲族风情园”建设事项的牵头部门和牵头领导,按照省政协在调研“竹柳新桥”区域发展后提出的“确立一个目标、提供一块牌子、完善一个机制、探索一条路子、给予一些扶持”打造“中国畲族风情园”的设想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把建设“中国畲族风情园”纳入“十三五”规划和年度工作安排,安排好“中国畲族风情园”项目建设前期工作。

(二)加强研究。组织发改、民宗、文广等部门进一步挖掘“竹柳新桥”畲族乡镇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特殊性,进一步论证、调研建设“中国畲族风情园”的缘由、原则、定位、范围、途径,进一步制定建设“绿色田园、古韵畲园、休闲乐园、养生颐园”的思路、规划,以发展特色产业为基础,建设美丽畲乡为核心,传承畲族文化为支撑,创造美好生活为目的,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努力实现“两美”建设目标,与全市、全省同步实现现代化。

(三)加强协调。一是建立一个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协调运作机构,向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争取“中国畲族风情园”项目落地生根。同时积极联系松阳、武义党委政府,建立相应工作联系机制,确保工作同心、同向、同步。二是积极联系农办、民宗、财政、农业、文化、旅游等省直有关单位,在现有对口帮扶单位的基础上,争取农业发展、交通设施、少数民族事业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及扶贫资金的倾斜投入,争取产业规划、项目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帮助和扶持。三是积极联系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及时向省政府申请设立“中国畲族风情园”。

(四)加强宣传。围绕“中国畲族风情园”的建设理念,营造“竹柳新桥”区域发展浓厚氛围。一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书刊、广播等传媒,大力宣传“中国畲族风情园”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使之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区人大、区政协要充分利用建议、提案等形式,为建设“中国畲族风情园”积极呼吁。三是建议区政府邀请全省知名专家学者、畲族文化研究人士对“竹柳新桥”区域进行考察,从理论层面呼吁省政府尽快将“中国畲族风情园”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四是发挥好“竹柳新桥”畲族歌会这一平台的作用,通过每年举办的业已相当成熟的“竹柳新桥三月三歌会”的合作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两市三县(区)四乡镇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进一步增进共识,为“中国畲族风情园”的建立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少数民族聚居区作为一个特殊区域,其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民族团结,关系到摘帽“欠发达”,实现“绿富美”,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同步实现。万事俱备,东风阵阵。建设“中国畲族风情园”凝聚了省、市、区三级政协和各界群众的智慧和心血,也是该区域6万畲乡群众的共同呼声。推动“中国畲族风情园”落地成真,我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