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宋唏先生在丽水的儿子宋国杰告知,宋先生于2007年3月在台湾台北市因车祸不幸逝世,享年89岁。
我是宋老师在云和省立处师任教时的学生,他的儿子宋国杰又是我在丽水碧湖九龙乡中心小学任教时的学生,因此,我们常有联系。宋师是丽水碧湖九龙人,我的老家也是九龙。在处师读书时,我常到他的宿舍请教学问。宋师为人谦和,平易近人,不仅热情为学生辅导解惑,还推荐一些史地书刊供我们阅读,因而逐步培养了我对史地学习的兴趣。宋师在校时间不长,工薪也不高,但他生活俭朴,处处节约,所穿鞋子也很陈旧,我父亲当时在云和开鞋铺,他的鞋子破了就叫我带到父亲那里修补一下再穿,而节余的工资却买了书刊供学生课余学习。
宋师从小刻苦耐劳,勤奋好学,成绩优秀。1937年从省立处州初级中学毕业后,即考入省立杭州高级中学。1941年抗战期间,又考入国立浙江大学龙泉分校中国文学系,学习两年后,长途跋涉到了贵州遵义浙大总校转入史地系继续学业。1944年秋,他开始师从陈乐素教授做学士论文,次年以优异成绩升入史地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1946年秋,回到杭州浙大原校继续跟乐素师作硕士论文。1947年夏,毕业于浙大史地研究所,留校任史学助教,负责调查京沪、沪杭南铁路沿线的名胜史迹,写成《西湖图景》,供上海铁路局开展旅游事业之用。次年秋,应国立海疆(专科)学校之聘, 赴福建泉州任史学副教授。以近一年时间,走访当地古迹,写成《宋泉州南安九日山石刻之研究》专文。1949年8月,他应原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张其昀先生之邀,赴宝岛台湾工作,至今已50余年。其间,宋师多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与讲学,访问过亚、欧、美、澳四大洲。1954年冬奉派赴美任台湾在美教育文化事业顾问委员会秘书,同时进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史学所研究欧美近代史,获硕士学位。在美时考察美国各地名胜古迹。1957年夏,奉调任台湾驻美大使馆文化参事处文化专员。于翌年返台,协助张其昀先生在台北市阳明山华岗创办中国文化学院(后改为中国文化大学),先后担任史学系教授、系主任兼博士班导师、所长、第四任校长以及文学院院长等职,致力于教育事业,造就了众多高级人才。1974年,韩国建国大学授予他名誉文学博士。
宋师国学根底扎实,娴熟英美语文,博交当代名家,广收海内外博士生,一生学术论著丰富,尤其是对中国宋史研究,视野广、造诣深、影响大,为我国著名宋史研究学者。他的著作有:《宋史研究论丛》五辑、《中国史学论集》、《华学研究论集》、《中国现代史论丛》、《旅美论从》、《方志学研究论丛》、《中国文化与世界》、《东渐南浮集》和《民国以来的中国史学论集》等,在国内外均有广泛的影响。他曾对韩国汉城大学珍藏的名著《宋史荃》与中国有关史籍进行细心的比勘研究,发表论文多篇,独辟蹊径,具见功力。宋师曾主持“宋史座谈会”20多年,共135次,编辑出版《宋史研究集》共30辑。又在1988年6月和1995年12月主办过两次宋史国际研讨会,均编印了《论文集》,为宋史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宋师十分重视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他于1989年首次偕夫人来杭州及丽水探亲访友并讲学。1991年为纪念岳飞诞辰888周年学术讨论会再次到杭州。4月1日,正是母校浙大校庆,上午他去浙大台湾研究所作了关于《台湾教育与文化》的演讲,并赠图书。下午,又去杭州大学,向历史系研究生作了《台湾的历史教育与史学研究》的专题报告。他在台湾常鼓励青年学者要出去走走,与其到欧美,不如到大陆,大陆文物史迹多,使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宋师这次是专程来杭出席岳飞史迹暨宋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宋师会后接受浙江联谊报记者专访,该报以“志在弘扬民族魂”为题刊出访谈纪要。他在谈到岳飞的研究及其现实意义时说:“岳飞是一位历史巨人,是热爱民族、追求统一的旗帜,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岳飞的精神是‘民族之魂’。”又说:“岳飞能文善武,一身正气,他的治军、治事、治家,都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楷模。研究岳飞,弘扬岳飞,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建设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弘扬岳飞,是弘扬他的爱国主义思想;研究岳飞要注入时代精神。”在杭期间,他参观了岳庙及西湖名胜古迹,并与夫人陈约文女士(陈布雷胞弟陈训慈之女)一道去南山公墓祭扫了岳父陈训慈先生墓。当年宋师虽已年逾古稀,但身体健朗,思路清晰,他对南宋故都杭州的文化遗迹与美丽的西子湖,都有深深的眷恋。他是想着再回杭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