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信息 | > 专题专栏 | > 大力推进五水共治(已归档) | > 治水要闻 |
为巩固“三河”治理工作成效,进一步将“三河”治理工作向纵深推进,有效杜绝已治理“三河”出现反弹反复,我区根据河道治理实时情况,深入一线调研,广泛听取各地的意见和建议,对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坚决阻止黑河、臭河、垃圾河情况再次恶化或反弹。我区采取“六大手段”,力保“三河”不反弹。
一、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参与热情度
一是制作发放“五水共治”宣传资料,借助媒体引导民众。根据通俗易懂的原则,将“五水共治”的精神要求、规章等编印成《“五水共治”知识问答》小册子,发放到各乡镇(街道)和区直部门。组织协调各乡镇(街道)和区直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在市区繁华地段或广场、各中心镇、村举行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并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作用,依托短信、微信、微博、办公助手、农民信箱等载体,让民众认识“治水”,了解“治水”;二是协调发动所辖行政村、社区全面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橱窗、宣传栏、悬挂标语、文艺表演等多形式宣传“五水共治”。组织宣讲队,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开展“零距离”宣讲,宣讲“五水共治”的意义和重要性,动员广大村民投工投劳、投身“五水共治”工作,组建村民文明劝导队,每天对本辖区内的河道进行巡查,对向河道乱弃乱堆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教育。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市民代表座谈会,宣传“五水共治”的意义、差距以及工作措施,特别是讲深讲透“五水共治”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和群众参与的渠道和做法,引导广大群众做好“五水共治”宣传者、实践者和监督者。
二、厘清职责,完善责任落实机制
一是加强合作,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治水。联系部门间合作,拟办部门之间座谈会,加强与市区有关部门的沟通,组织召开协调会等形式,对职责不清、相互推诿、无人保洁的区域,抓紧明确职责范围,限期整改,限时保结。二是提升观念,增强广大民众环保素质。教育引导广大农民提升环卫意识,不要乱弃农药瓶等垃圾。同时,加快建设农残废弃物集中处理池,统一收集农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农残废弃物,避免因农残废弃物乱扔而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探索建立以村为单位建立集中有害垃圾有偿回收点制度,在农业生产集中的碧湖镇等地先行试点。
三、全面治理,科学谋划合理监管
部分垃圾河河道清理不到位,干渠清了,支渠未清或中心村清了,自然村未清等,针对问题我区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建专门小组科学治水。通济堰既被列入垃圾河,又被列入黑臭河,是治污水的重点和难点。首先,碧湖镇政府和相关联系部门掐准时间表,对照路线图,分段负责、分片包干,试行以村为单位的网格化管理,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全民动员,加快推进干渠以及支渠的清理工作,同时,对于清理出来的淤泥、垃圾要及时清运,避免再次污染;其次,强化技术保障,建立一支有水利、农业、环保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指导组,对通济堰清淤方案进行科学谋划,对通济堰整治进行专业指导,对节点治理亲临指导,对治水干部群众开展业务培训。特别是清淤工作的进度,要赶趟;对清淤作业方式,要改进,运用新的技术和机械进行清淤;对施工单位,要安全,定期对施工方进行必要的知识培训,避免在整治过程中出现破坏设施和生态环境的现象。
四、保障经费,因地制宜长效保洁
保障措施不到位,经费保障不足,设施保障不够等现象,针对问题我区实行:一是加强经费保障。加大区级垃圾河整治工作经费保障,整合农村保洁各类资金。科学测算、统筹安排垃圾河整治资金。加大对通济堰等重点河道整治的资金保障力度;落实城郊村河道保洁经费;对农村河道保洁要根据保洁范围,合理追加保洁经费;河道整治经费要及时下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治水项目。弥补资金不足。二是完善设施布点。要综合考虑区域面积、人口密度、垃圾排放量等因素,科学测算、合理布局设施。一方面,各村要合理放置垃圾处理、临时堆放设施,规划合理的建筑垃圾堆放点;另一方面,垃圾要分类堆放,生活垃圾放于指定的垃圾堆放点,一村指定一个远离河道管理范围的建筑垃圾堆放点,将堆放的建筑垃圾定期覆土美化。
五、健全机制,社会媒体共同治水
我区治水办在“五水共治”中落实建立了全民参与机制、媒体监督机制、督查考核机制三项机制,通过举报电话、QQ、微信等曝光平台,发动群众寻找垃圾河,及时披露不文明现象、不文明行为,形成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同时,市电视台设立了莲都区“五水共治”曝光台,通过随机抽查、现场督查、明查暗访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五水共治”的监督力度,对反面典型进行公开曝光。并且每月对垃圾河整治情况进行督查交办,并对督查结果进行公布。
此外,我区所辖河道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制定出台《莲都区河道保洁长效管理办法》,在河道保洁中切实抓好两支队伍建设:一是河道日常保洁队伍、二是河道巡查监督队伍,确保河道有人清洁、有人巡查,真正将区域内三河工作抓好抓实。我区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长效保洁制度,对莲都境内主要河道瓯江干流、宣平溪、小安溪、好溪、松阴溪等几条大的溪流,采取面向市场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实行长效保洁,目前已全部招标完成。
六、组织督查,及时交办杜绝反弹
根据区委林健东书记“三个一遍”(所有河道保洁情况巡查一遍,所有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检查一遍,所有村庄保洁情况督查一遍)的要求。4月2日至12日,区委区政府组织对全区洁净村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河道治理等三项重点工作进行一次专项督查。采取区级河长联系部门重点督查、乡镇(街道)自查、治水办抽查的形式,对全区大小河流共计799条,其中重点河道108条,包括41条区级河长河道进行检查,按照108条重点河道为抽查督查对象,共计抽查了98条河道,抽查率为90.7%,包括了我区所有乡镇(街道)。同时要求各个部门上报巡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