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信息 | > 专题专栏 | > 作风建设年活动(已归档) |
第59期
2006年7月11日
讲演文章之四:
把真情带给小安 把真心交给群众
太平乡 瞿宗囡
在太平乡,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太平不平,小安不安,长乐不乐,而我所住的村便是其中之一的小安村。曾有人这样告诉我:小安的工作不好做,村子大、事儿多,而村里又没有资金。是的,我知道这一实情。但是既然我选择了小安村,就要对这个村的工作负起责任。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相信只要“用我的真心换你的真情”,困难一定会被克服。
小安是个有着1200多人的大村,村集体经济薄弱。2005年被区政府列为整治村,建设项目达26项之多,包括村庄路面硬化、埋设地下排污管网、建设小安休闲中心和小安健身中心等。整治工作量大,任务非常艰巨。我作为分管领导,尤其是作为小安村的驻村干部,工作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为了尽快熟悉小安的工作环境,拿出工作方案,打开工作局面,我记不清放弃了多少个节假日、双休日在小安走访忙碌;为了解决小安资金紧缺的困境,我记不清带着村干部跑了多少趟多少个部门争取资助;为了使整治村建设工作能顺利实施,并通过区政府的考核验收,我记不清白天黑夜里组织召开了多少个会议商量解决整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但我能说得清的是小安村的村情民意,说得清的是村里低保户和困难户的生活困境,说得清的是广大村民的迫切愿望与种种期望。
时至今日,我仍然能清晰地记得初到小安时的情景。记得村里有一个双女孩家庭,该户三代单传,由于受陈旧观念的影响,老人非要个孙子传宗接代继承香火。我和乡计划生育工作组的人员第一次到他家做工作,劝他们放弃违反政策的生育,并要求赶紧到服务站做人流。可是情绪激动的儿子竟然从屋里拿了把弯刀出来,举臂挥舞着,扬言要和大伙拼命。那一次大家都很沮丧,无功而返,但是我没有就此怯步。尔后的日子,我和村干部三天两头往他家跑,苦口婆心地讲计划生育政策,讲新的婚育观念。做了儿子工作再作儿媳的工作,做了儿媳的工作还要做老人的工作。经过我的多次软磨硬泡和多方努力,该对象终于解开了思想疙瘩,放弃了生育。在小安开展驻村工作第一“仗”的胜利,令我既高兴又激动,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付诸努力,一定会有收获。从此,我在小安村开展工作的干劲更足了,对打开小安村的工作局面地信心更坚定了。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桩桩要挂帅,百事缠在身,”这是对我们乡镇干部的真实写照!作为驻村干部的我,对此有着特别深刻的体会。为了实现当初许下的“相信我,我会和大家同甘共苦一起做好小安村工作”的诺言,为了证明“选择我,我会交给你们一个满意答卷”的宣言,我彻底把自己融入了小安。从走门串巷到出谋划策,从制定村庄整治实施方案到路面硬化、政策处理,排污管安装等项目的实施,从制定村内卫生制度到卫生保洁、清理、监督,我既是督查员又是勤务员。尤其是在整治项目投资大而资金相当紧缺的情况下,我做起了小安“丐帮帮主”,穿针引线,带领村干部到各部门、各单位联系项目、争取资金。在实施村庄整治过程中,当有的村民对拆除简易房后对补偿标准不满意而不愿配合的时候,当有的村民由于安置点的好坏而闹对立情绪的时候,我既是宣传员又是调解员。组织村双委干部不断完善补偿方案,严格遵守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一次又一次地上门或是发动其亲朋好友一起耐心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取得他们的支持与谅解,化解了一次次的矛盾。
一分耕耘终于换来了一分收获!在小安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原来脏、乱、差的小安不见了,臭水塘变成了美丽的荷花塘,泥泞的村内道路变成了宽阔整洁的水泥路,乱石坟山变成了休闲舒适的公园。曾经“不安”的小安更加平安了,人心更齐了,村风更文明了,而我与村民的心更近了!
如今,在村民的眼中我俨然已是小安人。走在村子里,总会有村民象对待自家人似的微笑地问候着,象对待亲戚似的热情地邀请我到他们家坐坐。有位近70岁的老人深情说:“现在的干部真好!好象20年前的驻村干部又回来了”。村民们又说:“瞿乡长,我不能对上头领导说你的好,否则你就会被调走了......”多么质朴的语言啊!那一刻,我明白了小安村民对我的感情,那一刻,我心里涌起的是暖暖的感动。作为住村干部,其实我们很平凡;作为住村干部,我们也很辛苦,但是还有什么会比老百姓的夸奖更值得我们去珍惜呢?同志们,让我们献出我们的真情,交出我们的真心,一起把驻村工作做得更好!
讲演文章之五:
“住村联心”让我体验五味人生
大港头镇 张 勤
曾经读过一篇题为《五味》的文章,介绍了饮食文化中的五种口味,那就是:酸、甜、苦、辣、咸。其实,我们多彩的人生不也蕴含着这五味吗?三年前,我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对事业的憧憬走进乡镇。朋友怀疑地问:“乡镇工作条件那么差,你一个姑娘家能行吗?”“怎么不行!”凭着几分倔强和任信,我意气风发地走马上任了。我在工作中探索真知,在挫折中成就兑变。回首三年的风风雨雨,住村联心让我经受洗礼,日渐成熟;住村联心让我饱尝生活的甘苦,体验到了人生的五味。
我生长在城里,虽说家教严谨没有被娇生惯养过,但在生活上也不曾吃过什么苦。去年,组织安排我联系小井村。这是一个离镇区19公里,海拔320多米的偏远山村,3个自然村较为分散,而且人口众多,经济薄弱。刚住村时,通村公路尚未建成,也没有班车可乘。为了尽快熟悉村里的情况,调查村情民意,我只能挤农用拖拉机进村,可是没想到第一次下村,糟糕的路况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拖拉机在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山路上颠簸着,起伏着,慢慢地“爬行”着,19公里的路程竟然整整开了一个半小时,到了村里,我已经是耳鸣眼花,晕头转向了。更糟的是,往返于另外两个自然村的路况更差,只能步行前往。第一个三天两夜,我步行了十几公里,走访了28户村民。由于事先对路状估计不足,走的山路又多,晚上回到农户家的住处,脱下鞋子时,才发现,两只脚大拇指的指甲已经深深地嵌进肉里,一阵阵钻心的痛涌上心头。通过走访,村民对修路的渴盼令我感同身受。种植高山蕃茄是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因为路差,村民只能把蕃茄背出山,再用拖拉机运出村。人家在大棚里种的蕃茄,夜里采摘,第二天凌晨就能在温州上市;而我们村民至少要比别人早半天开始采摘,才能赶上早市。这不但影响了蕃茄的新鲜度,也大大增加了运输途中的自然损耗,很多采购商因此不得不放弃优质的货源。看来,酒香也怕巷子深哪!交通不畅,信息闭塞,让村民吃尽了苦头。怎么办?不能让老百姓继续“苦”下去!回镇后,我打报告,提方案、找领导、跑部门,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支持。现如今,四米多宽的康庄大道已经通到了村口。有人问:“住村苦吗?”我说:“苦,但苦得值!”
住村联心快一年了,难免会碰到棘手的问题。比如,村两委班子不和、凝聚力不强、派性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让初来乍道的我有些措手不及。个别村干部甚至还公开说:“镇里让一个小姑娘住我们村,那只不过是充数罢了,咱们村就别指望有什么发展了。”这话传到我耳朵里, 我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张勤哪,张勤,你可千万不能让人看扁了!”。说干就干,安定团结是工作之本。于是,我从调和村两委的关系入手,一方面虚心向老同志和前任驻村干部了解情况,摸清影响村两委团结的原因;另一方面主动找双方交谈,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难处。凭借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矛盾,我就请镇里和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出面调解。经过多方努力,双方终于消除了深埋心中的误会和隔阂。从此,工作上的难题也都迎刃而解了。同事问:“住村难吗?”我说:“难,但我不怕!”
在一个个“三天两夜”里,在一户户上门走访中,在一次次破解难题后,村双委班子和了,能力强了,感情深了;村民的收入增加了,关系和睦了,生活改善了,干部和群众的心也更加贴近了。此时的我心里别提有多甜了!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你们驻村干部难道就这么神通广大吗?我说其实不是的。住村联心并非都是一帆风顺,驻村干部也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他们的心里也有心酸的事儿。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受体制和职能等因素的制约,很多问题单凭某位干部,或某一级党委政府的力量,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这时,身为住村干部,除了积极向上级反映问题,以期尽快得到解决外,那种无数次奔波的辛劳和焦急等待的心情,也只有我们自己心里最清楚。
其实,“住村联心”是一项再平常不过的工作,是对住村干部最基本的工作要求。在莲都,无数的乡镇干部日复一日在这样平常的工作中,挥洒着咸涩的汗水,倾注着毕生的精力,描绘着不平凡的人生。
辛酸的经历,铭记于心,也催人奋进;苦涩的泪水,磨练坚强意志,激励人勇往直前。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勇敢体验“辣"的独特滋味儿,生活因此变得更加精彩。平凡不要紧,经历过无数咸咸涩涩的岁月之后,小草也能点缀出漫天的绿色!“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要成功,就要懂得付出,只有历经失败与挫折的磨练,汗水与心血的冲刷,才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回味人生的甜蜜。酸、甜、苦、辣、咸,生活就象盛有这五种调料的五味瓶,需要我们用真情品味,用真心感受。住村联心让我体验缤纷的五味人生,带我踏上美妙的生命旅程。
讲演文章之六:
伟大来自于平凡
双黄乡 柳静
首先,我要为大家讲这么两个“住村联心”的故事:
在2005年连续防洪抗台期间,联系高山村的梅巧美坚持留守村里,已经两个星期没有回过家了。我时常能发现她的眼圈红红的,心想可能是工作累的吧?有一天晚上,她打完电话,忍不住眼泪就掉下来了,在我的再三追问下,她才说出了实情,原来这一个月来,她的宝贝儿子一直生病在家,高烧持续不退,全家人都担心得要命。我问她:“儿子生病了,当妈妈的回不了家,舍得吗?”她叹了一口气说:“当然舍不得了,所以每次孩子打来电话哭闹的时候,我马上就挂断电话,生怕自己忍不住跑回家,但是我不得不这么狠心,因为这里更需要我啊。”说完,她的泪水又忍不住夺眶而出了。
还有一位故事的主人公叫毛章荣,他的联系村是双黄乡最为偏远的贾坑村,这个村子的对外交通只有一条年久失修、崎岖的机耕路。贾坑村尚未列入2005年的康庄工程建设项目。这意味着贾坑村人行路难的问题还将继续。毛章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50多岁的毛章荣,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还正在治疗中,但为了村里的事业,他顾不上这些,天天带着村干部跑部门,困了累了,就睡最便宜的旅馆,这么一跑就是两个多月。有一天清晨,他一个人到区交通局办事,去的时间早了,离上班时间还有将近一个小时,疲倦的他不知不觉就打起了盹,突然他被一阵严厉的声音惊醒:“喂!你是干什么的?”他抬起头,看到几个人正瞪着眼睛站在他面前,原来他被刚来上班的工作人员误认为是小偷了。毛章荣抬起头,工作人员这才看明白,“原来是老毛啊”,不停地称赞,“老毛,你为了村里的事,天天往我们这儿跑,你看你都累成什么样了,现在像你这样的人还真是少,你联系在贾坑村真是他们的福气!”就这样,毛章荣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通往贾坑村的机耕路终于被列入了康庄工程建设项目,半年时间就修成了宽阔的康庄大道。今年年初,毛章荣又和村干部一起,自掏腰包为村里建起停车场。村里老百姓都说:“咱们村的联村干部好啊,都是为乡亲们办实事的好干部!”
讲完了别人的故事,再来说一说我的故事:我叫柳静,来自于双黄乡人民政府。在4年前,我还是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心里怀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万丈豪情参加了工作。以前,我总以为所有壮烈的言辞和举动,都有个轰轰烈烈的理由;“奉献”、“伟大”之类被弘扬的旋律、被高唱的凯歌,那只是捧在心灵的圣坛上供人们瞻仰的精神高地。直至后来,我参加了“住村联心”工作,接触到了像梅巧美、毛章荣这样的人,亲眼目睹了发生在我身边的这些真实的事,他们不得不让我重新思考:面对工作,我应该做点什么?面向未来,我应该想些什么?面对正在绽放的青春,我又少了点什么?
也许,梅巧美并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因为她为孩子可能付出得太少太少了,但她的心时刻紧紧地系在她所热衷的事业上,她的情始终牢牢地拴在她平凡的工作中!也许,毛章荣这辈子可能不会有显赫的地位,也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这些点点滴滴的事汇流在一起,不正是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吗?他们是千千万万扎根在基层的“住村联心”干部的真实写照!在很多人眼里,他们是很平凡的,没有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没有载入史册的丰功伟绩。但他们是可敬的,他们是真实的。正因为有了他们,咱们的党才有了扎实的群众基础;正因为有了他们,咱们的老百姓才有了知心的人;也正因为有了他们,咱们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干部,什么叫奉献!
正如毛章荣所说的那样:“也许我们做不了多么伟大的事业,但是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所要做的!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就是群众那一张张满意的脸笑。”是的,一条路、一盏灯、一袋米、一桶油,虽然普普通通,你去做了,老百姓就会记得,谁能说这不是得民心?谁又能说这不是“住村联心”的实质所在呢?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伟大的工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坚持为老百姓做平凡的实事,这就是伟大的工作!
如今我还是时常在思考:面对工作,我应该再做点什么?面向未来,我应该还想些什么?面对正在绽放的青春,我又应该为它增添点什么?当然我想的最多的,那就是再过十年,二十年,当我回首工作的点点滴滴的时候,我仍然可以骄傲地说:我无怨无悔,我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