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信息 | > 专题专栏 | > 作风建设年活动(已归档) |
第36期
2006年5月15日
编者按:
区公安分局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结合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审时度势,精简机关警力,推动警力下沉,做大、做强基层,实为作风建设年活动中的典范。本期简报特刊发万象街道梅山社区民警周恩华同志主动请缨、扎根基层、融入社区、无私奉献、创新“五三”社区警务工作法的事迹,望各乡镇(街道)、区直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愿他的事迹能为有效推进我区作风建设年活动有所裨益。
苦干实干加巧干 平凡岗位显身手
——梅山社区民警周恩华创新“五三”社区警务工作法纪实
周恩华同志原在丽水市公安局莲都区分局国保大队工作,他积极响应分局党委号召,和其他同志一起,主动请缨到社区工作,被分配在梅山社区。这期间,他不断探索实践,逐步摸索出了一套“三问、三近、三心、三巧、三小”的“五三”社区工作法,完成了由社区“陌生人”到社区“自家人”的转变,社区警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 问
老周常说:社区工作,务实决定一切。梅山社区地处老城区,基础设施陈旧,防盗、消防等设施落后,辖区总面积0.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00多户、8000多人,流动人口1000多人。刚到社区的时候,面对复杂的治安环境,面对社区群众陌生的面孔,面对永远也处理不完的繁杂事务……老周并没有气馁,他效仿古人“每日三省吾身”,坚持每日三问:进入社区前问一问:今天要为社区群众做点什么?处理工作时问一问:能不能把事情处理得更圆满些?离开社区时问一问:今天做了哪些工作,做得怎样?有了这“三问”,老周很快完成了从走进社区到走进民心的转变。也正是有了这“三问”,老周在社区里的工作总是井井有条,从没见他哪天匆匆忙忙地赶着去干什么事情,也从没见他因为没有事情干在社区里闲坐着,这也是老周最为派出所同事所叹服的一点。
三 近
社区警务工作,需要群众的支持,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了解他们在想什么,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也只有这样群众才会真心地拥护你。怎样深入群众,老周有自己的一套“三近”法:
身近。深入群众,首先要混个脸熟。刚到社区的时候,社区里没几个人认识这位新来的老民警。为了让社区群众尽快认识自己,熟悉自己,老周走出警务室,经常在街头巷尾的小店坐坐,与社区的大妈大爷们聊聊。他把印有自己姓名和电话号码的警民联系卡,时刻带在身边,遇上不认识自己的群众,他就把卡片递上,主动介绍自己。社区里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只要有空,他总是积极参加。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社区警务室有个老周了。
口近。走进社区完成了深入群众的第一步,要进一步地深入群众,和他们交朋友,及时获取各类有效信息,还需要把握语言的艺术。对此,老周也是十分讲究的。他说:“称呼群众用喂、哎等,不礼貌,用同志又太严肃,称呼不恰当,交流很难深入,用群众邻里间的相互称呼,效果就好得多了。同时要学会赞美和微笑,这一点也很重要。还需要注意的是,交流要从群众关注的话题入手,不能直奔主题。”
心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老周深知这个道理。他常说:“只有真心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群众才会真心拥护你,社区警务工作才能如鱼得水。”而他也正是这么做的,如在调查商业网点情况时,老周发现很多商铺的从业人员都没有暂住证,老周本可以严肃地指出问题,责令业主限期到派出所办理。但他想到业主大多是因为忙于生意而疏忽了这样的小事,就主动地帮他们到所里办好暂住证再交给他们。老周真心实意地为群众着想,换来的是社区居民的真心拥戴。如今社区许多居民碰上点难事、烦心事,总喜欢找老周聊聊,并非老周都能帮助解决,而是居民已经把老周看作了自己的贴心人。
三 心
服务群众是社区警务工作的出发点,也是社区工作的支撑点。老周深深的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在服务群众过程中总是要求自己“心再细一点,心再诚一点,心再热一点”。
心再细一点。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心细才能办成事。社区警务工作直接面对群众,多而杂,老周始终告诫自己,无论什么事情,都要细心地去做,用心地去做,只有心细,才能成功。在社区工作的时间里,老周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凡他主持调解的纠纷,他都坚持上门回访,因此他调解的案件没有出现反复,更没有出现到上级部门上访的情况。
心再诚一点。如今社会上对警察抱有成见的人不少,社区工作也同样会遇到成见和偏见。碰到这种情况,老周特别注重以诚相待、以诚感人。在他看来,“诚”是破解成见的法宝,是社区民警必备的品格素质,更是做好社区警务工作的基础。
心再热一点。社区民警是帮教对象的引路人。对他们加强法律道德教育是必要的,但要让他们走上正道,教育和威慑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这些人,老周很注意在晓之以理的同时动之以情,以诚相待,热心关怀。梅山社区有一名劳教回归人员,叫孙建中,曾因盗窃被劳教。父母对其不管不问,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18岁了还是文盲。对于这名帮教对象,老周更多的是同情,他想,这么一个孩子,要是没有工作,用不了多久,又会走上老路,只有让他学会一技之长,有能力在社会上谋生,他才不会走上老路。为此,老周及时找小孙谈心,并与社区干部一道上门找小孙的爷爷奶奶交谈沟通。现在社区与老周正积极与区关工委等单位联系,希望能让小孙免费学习厨师技术。在老周的努力下,这期间,梅山社区的刑释解教人员无一人重新犯罪。
三 巧
社区警务牵涉面广,事务繁杂,要让社区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除了苦干实干还非得用点“巧劲”,老周用巧主要在三个方面:
巧解。梅山社区是老城区,左邻右舍很容易因为噪音、倒水等一些小问题引发纠纷。老周到梅山社区的这段时间,就协同社区干部解决了各类纠纷153起。在调解这些纠纷的过程中,老周很注意一个“巧”字。如一次枣树荫弄12号2幢402室的叶某到警务室投诉,其楼上502室的住户装修造成其家里天花板出现裂缝及墙角渗水。接到投诉后,老周及时与社区干部一起到实地解决问题,并召集双方协商,但因双方意见分歧较大,第一次未谈妥。此后,502室的住户嫌麻烦,不肯再来协商。调解工作一时陷入了僵局。老周打听得知502室的男主人在纳爱斯保卫科工作后,立即想到了一条借力调解的妙招。他通过所长让保卫科科长出面做男主人的工作,终于使双方达成协议,握手言和。
巧问。掌握情况信息是社区警务工作的任务之一,也是做好社区警务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为了及时全面地收集掌握各类信息,周恩华充分利用在国保部门工作多年的经验,结合日常的社区警务工作,积极与治安情况较为复杂的行业从业人员打交道,把他们发展为治安情况信息员,及时获取有价值的情报信息。他还把一些小店老板发展成为治安信息员,把小店建成了警务室的“治安岗哨”,有了这些散布在辖区各个角落的眼睛、耳朵,社区警务工作更加耳聪目明,打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随之大大增强。工作中,老周积极收集各类情况信息,他报送的信息中被国保、分局采用的达三十余条,被公安部采用的1条。
巧记。在梅山警务室,老周把各类台帐整理得井井有条,需要的数据资料,他不消片刻就能给你找到。这一切还得归功于老周在思考实践中形成的一套“一卷一图一表”的独特记述方法。
一卷:《梅山警务室警务档案综合卷》。初来梅山社区的人,只要翻开《梅山警务室警务档案综合卷》,社区警务综合情况就一目了然。里面收集了警务概况、辖区企事业单位、场所特业、重口花名册等十余种材料,几乎可以说是社区警务的“百科全书”了。
一图:《楼群住户分布图》。与一般社区的分布图不同,梅山社区《楼群住户分布图》经过老周改良,成了社区人户分离、人户一致、出租房、暂口的“一本通”。通过上门走访,老周制作了21本人户分离、人户一致的人口管理台帐,如何能有效的查找,他可动了不少脑筋。他把《楼群住户分布图》当作目录,把每户当作一个子项,在目录上注明这户人的情况,如是人户一致还是人户分离,是出租房还是暂口,以及在哪一本人口卷查找该户的具体人员情况。有了这本《楼群住户分布图》,查找人员可是毫不费劲了。
一表:《梅山社区居民小组概况图表》。这是老周今年的“新作”,他和另一名社区民警一起走街串巷,将社区的39个居民小组画出了概况图表。这张图表上,除了画出该居民小组的地理位置,还详细的注明了组别、组长,及这个居民小组共有几套住房,其中本人自住出租各有几套,实有人口共几人,其中人户一致、人户分离、流动人口各有多少人。有了这张表,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就能及时便捷的了解发生地的相关情况。
三 小
“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是衡量社区工作好坏的一个硬指标。梅山社区地处老城区,老房子多,居民小区均为开放式社区,整体防盗性差。治安问题一直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老周到社区后把抓好社区治安作为最大的一件实事来抓。他从小处着手,积极探索社区防范的有效措施,注重结合辖区实际,推出一系列深受群众欢迎的安全防范措施。
小雨常下。社区治安防范,宣传走在前。老周的防范宣传可不是疾风骤雨式的,他下的可是“毛毛雨”,润物于无声。有段时间,莲都城区频发摩托车被盗案,老周急在心里,他制作了《治安情况通报》,张贴在社区各处,把发案情况告诉群众,提醒大家注意防盗。此举效果显著,当月梅山社区的摩托车被盗案急剧下降。从此,老周一直坚持做好不定期发布治安通报工作,把社区内的发案情况、处理结果、治安动态及防范措施等告示群众,将其作为一项制度巩固下来,此举一方面密切了派出所与居民的关系,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收到了明显成效。同时,老周还充分利用学校的演播室开展防范宣传。他不定期地到学校去,利用学校的演播室举办安全讲座,讲授“未成年人如何做好安全防范”等安全知识,现在囿山小学的孩子们都知道社区警务室有个“老周爷爷”了。
小题大做。群众利益无小事,安全防范无小事。作为社区治安的牵头人,老周认真对待防范上的小事情,积极把各类治安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一次老周晚上巡逻时发现好几个路段安装的路灯坏了,有可能形成治安隐患,于是他多次与社区干部一起,及时将情况反映给电力部门,请他们尽快修复。今年以来,有居民向老周反映,一些人以收废品为名经常在楼道里转悠,但又不收废品,很可疑。老周知道这个消息后可上心了,他判断很有可能是夜盗嫌疑人来踩点。于是,他一方面将消息及时汇报所里,请所里安排反扒队员守候;一方面带着由在职党员、社区干部、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的义务巡逻队开展巡逻;同时把社区里的部分老同志集合起来,发挥他们的余热,让他们开展邻里守望,白天轮流值班,在社区内转悠,遇到陌生人或可疑人员即上前查问。
小洞大补。就是再忙,老周每个月都要抽出时间到商业网点、企事业单位、居民住宅进行安全检查。他的安全检查登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满了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整改意见及回访情况。看到社区居民挂锁、木门、木窗这些不安全设施,他就苦口婆心地动员居民安装防盗门窗,而看黑脸、遭误解、吃闭门羹他从不在意。老周在一次检查时发现太保庙弄里的圆通寺存在重大消防隐患,该寺香火旺盛,位于囿山小学后的岭背上,周围均为木结构的老房子,电线错落,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周围群众也多有怨言。经老周多次协调,该寺出钱重新拉了电线,加装了电线护套,配备了灭火器,并按照整改意见,控制进香人数,分批进入,以防发生踩踏事件。整改后,老周还是不放心,每逢进香日,与社区干部一道到场维护秩序,一直到圆通寺搬迁到郊区为止。
(区公安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