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莲都 > 栝苍史志(已归档)
丽水的三月三“太保庙会”
作者:   来源: 莲都   发布时间: 2020-11-03 17:16:34

唐宗龙

 

丽水的三月三“太保庙会”,是处州建制后在府城域中最为热闹的一个庙会。我有幸经历过这样的庙会。

在农历庚寅年“太保庙会”的前一天(1950年4月18日),太保庙要举行习俗相沿的“判官巡道”,判官是由人装扮的,巡道队由卫护边走边鸣锣,把次日太保老爷所要经过的街道先行巡游一遍,其意思一是“清道”,二是通告沿街住户摆香案设祭。是晚,太保庙内则为次日的庙会做好队列安排等有关事项,而庙外的民众则为摆设香案先行备好案桌、香烛、斋菜等祭品,而最忙碌的则是“太保庙会”下属组织“七星会”和“皂隶会”的成员。“七星会”组织庞大、成员众多,主要是沿街分地段组成,如仓前段“七星会”、三坊口段“七星会”、府前段“七星会”、太平坊段“七星会”等,成员基本上以这些街段的店主和店员组成,每个成员必须自费置办头盔、盔甲、战袍和长枪、刀斧、长戟、钢叉、长鞭、大锤等兵器、平时这类东西都由成员们各自保存,供三月三太保出巡日装扮使用。“皂隶会”成员都是底层民众,以年富力壮的城市游民或大水门码头“埠班”劳工为主,服装为兰色镶白边的直襟短衫,装束若戏中的丑角,以逗人戏耍。“七星会”成员务需在三月初二日多加休息,养精蓄锐为次日巡街做到精神抖擞。是夜,每个成员都需先行画好花脸,花脸按“北斗星君”和“七煞神祗”的想象参照戏剧脸谱来画,有些彼此互画,有些请来戏团戏子或花轿店画匠来画,画得确可谓“黄金四目,诡状殊形”。

据悉,“七星会”及“皂隶会”成员凡画上脸谱后,就不可合眼睡觉,原因是人入睡后,人的魂魄就要离开躯体外出飘游的,待飘游回来,因为面孔变貌,魂魄无法确认原体,就不附入躯壳,这样,这人没了魂魄,就永远闭眼了。听长者说,往昔曾发生过此类意外事故,所以画了花脸不得入睡,即成了“太保庙会”不成文的规矩。

三月初三这天,附近乡村的人都纷纷赶到城里观赏一年一度的“太保庙会”,有些较远的乡村民众,还翻山越岭于初二挑些土产到城里投亲靠友住宿一夜,把土产给些亲友,大部分于次日上市出售,因为丽水的市集日是每个农历月的逢三逢八,三月初三正好也是市日,是日既可赶市售货购物,又可观赏盛大的庙会,确是一举多得的乐事。

太保老爷出巡并非说抬出就抬出,在出巡前还有诸多仪式。首先要由“太保庙会”董事会聚首,由会长率领诸董事到太保庙祭祀“请神”,请神前全庙各处要焚香点烛,在太保老爷神像前的桌案上摆设斋菜和三牲祭品,摆开全堂执事,用一顶大轿“请”出太保神像的“副像”——木雕的太保老爷,待木雕神像被“请”上轿后,此时聚集在太保庙外广场上的各式队列已基本排定,然后依序衔接,循次行进。当巡游的队伍从大水门横街(从行春门横向到大水门街口)折向直街来到苍前时,时已近晌午。出巡的队伍十分庞大,前面是两面由两人抬着的大铜锣“咚咚”敲响开道,紧跟其后的是红漆黑字上书“肃静”、“回避”和“忠靖王”、“温元帅”等牌匾及旗幡,再是由唢呐、琴箫等组成的民间乐队,其后是由诸多水牛(亦有部分黄牛)组成的特殊牛队,这些水牛及黄牛只只角扎红绸,牛背上坐有一个红色“囚衣”的小孩,牛身傍边有其父亲或长辈作扶持照顾,牛前由租主牵着牛绳缓缓前行。据街人相告,这些孩童都是因身患各种疾病,其父母到太保庙温元帅神前许愿,疾病痊愈后,以此形式作为谢恩还愿的。以“囚犯”形式还愿的不仅有小孩,还有一些成年人,这些人也身穿红色囚衣,有的还带着木枷或手铐,有的还身置由他人推着“囚车”,有的竟若耶稣身“钉”木板架上,由两人抬着游街。“囚犯队”后,是以游艺为主体的队伍,其间有高跷、姑戏、台阁等,踩高跷的都是中青年男子,姑戏、台阁以女子(姑娘)为主,这些人都扮成形形色色的戏曲人物,踩高跷的旁边都有一人伴护,因为当时的街道都是中间铺以石板,两侧全是鹅卵石砌成,特别是从“外阁”到“里阁”必须过坡高路滑的刘祠堂背,万一发生意外,摔跌个人伤骨折,岂不大煞庙会风景。在游艺队伍中,还有头戴面具的“大头娃娃”和“大八罗汉”,这些面具头套,人物造型各有神态,有的威武庄严,有的滑稽逗人,制作极其精美,令人过目难忘。后来方知,三月三庙会中的面具以及诸多盔甲、龙袍、衣帽、兵器等,都出自丽水花轿店的工艺匠师叶荣土之手。游艺队后面,是“七星会”队列,七星会成员按街段行进,全部都穿着头盔、盔甲、靴鞋,手执各式兵器,花脸各异,脸谱与服饰协调互配,个个威风凛凛,凸显“神将”之神态。“七星会”队伍后,又是两面双人抬着“咚咚”敲响的大铜锣,后厢是十六名卫护高举着的十六面旗,旗后面是多顶上有华盖的两人抬着的小轿,轿上坐着画有各式脸谱,身穿龙袍或盔甲叫不出名称的天官天将,尔后才是三月三庙会的主角太保老爷,出来巡游的木雕太保神像是四人相抬的大轿,轿前轿帘启开,两侧轿窗亮启,以供民众瞻观崇信的太保神貌,太保神貌是兰青色脸孔、拉扎胡须、双目园睁,模样庄严但不恐怖。

而在这长龙式的巡游队伍中,最受民众喜爱的还是“皂隶会”的成员。皂隶是旧时衙门的衙役,“皂隶会”的成员是日也以衙役装束出现,脸谱则全是白鼻或红鼻的丑角造型,轻装束有脚帮、轻便布鞋(需用细麻绳扎紧)。在庙会游街队伍中,只有“皂隶队”乱七八糟,行步扭扭捏捏、跌跌撞撞,动作一副丑态,有些“皂隶队”成员还夹在其他队列中,供人逗趣。

由于诸多原因,五十多年来再没有看到过“三月三太保庙会”,这不能不算是一种遗憾。我曾通过政协提案多次要求丽水恢复庙会活动,如梦想成真该多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