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莲都 > 栝苍史志(已归档)
莲都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综述
作者:   来源: 莲都   发布时间: 2020-11-03 17:13:31

莲都地处浙江西南部,瓯江中游,北通金衢,西挽闽赣,东濒温州湾,区域优势明显,地形属浙南中山区,以丘陵山地为主,另有小块河谷平原。为浙西南地区经济、文化中心。20007月撤市设区。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莲都商会成立,主要行业有南货、棉布、广货、杂货等。纺织是当时主要的手工业,几乎家家都有纺车,自织土布,并由光复会人员集资创办的利用织布股份有限公司。招收女工三百,产品曾得南洋劝业会奖和巴拿马赛会奖。1912年以来,相继创办普明电灯厂、普昌火柴梗盒厂、普生冶铁厂、鼎丰石灰厂、燧昌火柴公司,后又有群益软席厂,年产软席二万余条,为浙南名产。此时,县城、碧湖镇已形成众多的专业市场,城关的大水门、小水门船舶密集,运转行、贸易栈林立。至30年代,辟建公路,莲都成了浙西南山区水陆交通枢纽、山区土特产集散之地。

抗日战争初期,从杭州等地迁来莲都创办的厂家有十多家,涉及铁工、汽车修理、电力、化工、炼油及轻纺工业。嗣后,随着国民党省政府大部机关内迁莲都之际,外地内迁在城关、碧湖两镇开行设店比比皆是,从杭州内迁莲都的有高义泰布庄、冠生园、颐和斋、杭州饭庄、知味观、紧丰园、天真馆等,山城空前繁华,曾有“小重庆”之称。从1939年成立的同业公会就有棉布、南货、杂货、鱼咸、食油、盐、酒、酱油、烟、米、屠宰、运输、文具、旅馆、菜馆、豆腐、木板、油货、油漆、染布、竹器、陶瓷。

1942年与1944年,日军前后二次侵犯丽水城,工商业疏散农村,元气大伤。抗战胜利后,外地工商企业纷纷迁出,人中骤减,莲都工商业渐趋衰落。尤其是连年内战,物价飞涨,洋货倾销市场,致使本地工厂相继倒闭。至解放初,除利用织布公司、燧昌火柴公司、普昌梗盒片厂稍具规模外,其他的私营小厂和作坊,仅16家,大部分是手工业操作,以加工复制为主。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64万元(按80年不变价计算),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4%。商业方面,仅有棉布、百货、日用、文具、副食、水果、水产、肉类、旅馆、理发、印染、蔬菜等18个行业,全县私营工商业户553家,从业人员1370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包括农对非)534万元,国民收入1543万元,人均只有106元。

一、对私营工商业的利用、限制

19495月,丽水县解放,为了调动私营工商业者的经营积极性,县政府采取加工、定货、收购的措施,调整了粮、布、油、盐等几个主要行业的零售商业机构,以及龙头细布、棉纱等地区差价,批零差价,安定了工商业者的经营情绪,提高了经营积极性。据1950年统计,全城共有63个行业,私营工商业户数1083户,资本总额676712元,其中流动资金372584元。

19508月,丽水县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在专署工商科领导下,成立接收整理改组62个同业公会。同时,建立协税组织,推动各行业集体交税,并制定了使用统一发票制度。1950年城区私营工商业完成所得税金额2.6万元。同时,推动工商界开展捐献工作,共计收到拥优资金11361.2元,捐献飞机大炮款86000余元,筹集地方公益事业经费17462元,普遍订立爱国守法公约、爱国增产计划、城区私营工商业者子弟,还有75人参军。19513月,为了贯彻省商业厅召开的全省工商登记干部会议,成立了县私资财产重估审委员会,开展私营企业重估财产、调整资本工作,以城区的百货、西药、绸布、卷烟、南货五个行业为先,至7月结束,私资重估后统计,调整后商业资本总额为654232元,公私合营工业资本总额11501元,私营工业资本总额35890元,手工业资本总额256014元,总计957637元。全县工商业户共1027户。

195212月,贯彻调整商业政策,调整公私经营范围,扩大批零差价,银行放宽利率,缓和了商业中存在的紧张的公私关系。为了活跃城乡经济,县工商联协助政府发动工商界积极参加物资交流,共计举办物资交流6次,成交金额达94.9万。

二、对私营工商业的初步改造

195310月,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全县工商业代表座谈会,大张旗鼓地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县工商联在组织各业资方和资方代理人以及部分重点行业干部学习的基础上,于19541月召开工商界代表会议,深入广泛地宣传总路线、总任务。通过反复的学习和讨论,私营工商业者认识到改造是大势所趋,只有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社会主义,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部分大户认为自己够条件,希望早日纳入国家计划,部分中小户则顾虑自己资金少,家庭负担重,收支不平衡,不符合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的条件。

19542月和6月,前后两次开展粮食统购统销的学习。各业各户工商业者积极订出爱国增产节约计划,节约主粮,多吃杂粮,支援国家建设,各业平均降低粮11.6%。开始,反革命分子、投机商乘机造遥破坏,大量收购杂粮,抬高价格,一时,蕃茹丝的价格比米还要贵,造成人心惶惶。县工商行政部门在有关部门配合下,组织力量开展了从城区到乡村的宣传教育,揭发反革命分子和投机商的破坏活动,健全粮食交易市场和检查工作,及时处理了一些投机奸商的违法活动,扭转了混乱局面。为稳定粮食市场,全城私营工商业者出卖余粮(谷、麦、豆)21260.5公斤。121,政府宣布法令,实行粮食计划收购,计划供应。粮食业有30户改为国家粮食代销店,其余经安排转摊贩者4户,种田4户,歇业3户。

19548月上旬,在县委商改办公室领导以及县工商联的配合下,首先对城关镇棉布零售商进行改造,走经销代销的道路。通过传达省工商联筹委四次扩大会议精神和省委统战部召开的工商界代表座谈会精神,普遍地对私营棉布零售商开展加强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教育。同时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本家思想动态,培养骨干,督促改善经营管理。921,如期将棉布商38户改造为12户国营花纱布公司零售经销店,其中2户独资经销,10户私私合营经销,全部按国营牌价出售。改造后的棉布商反映有四大变化:(1)过去进货好品种难得,现在进货和国营商店一样了;(2)过去群众对私商不放心,讨价还价,现在群众观念变了;(3)过去同业之间勾心斗角,现在关系改善了;(4)过去只知个人赚钱,现在关心消费者利益,服务质量提高了,经营积极性也提高了。改造前,户户有亏损;改造后,从9月中旬至年底,户户有盈余。

1954年底,向国营批购的行业有南货、棉布、百货三业,木板业2户改造为木材公司代销店;组织私私合营的有装修业与和济、恒华、金星三个修理厂;交通运输业有4辆汽车改由国营租用,30辆汽车组织私私联管,成立丽水县私营汽车运输公司。同年,经工商行政部门处理的违法户共140户,抗拒税收、抽逃资金者22户,破坏粮粮、棉布、油及其他物资管理者24户,其它3户。

贯彻总路线以来,一方面,国营、合作社经济迅速前进;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增加了对国营公司、合作社的向心力,相对地对私营经济的信誉有所降低。特别在商业方面,公私比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私营商店营业下降,发生了困难。1954年,私营工商业全年营业额5515127元,比1953年减少24.12%。因此,有人叫苦:“总路线光芒万丈,私营工商业焦头烂额”,有人埋怨:“国合经济四处发展,私营工商业走投无路”。

针对私营商业额逐步下降的趋势,县政府提出稳定私商是改造私商的准备,要维持零售商,逐步地领导批发商转业,畅通物资交流。县中百公司让出40多种商品给私商零售,合作社组织紧俏商品如红糖、毛边纸等给零售商经营,人民银行啬发放贷款。19554月开始,进一步贯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改造”的方针,对私商进行排队模底,由国营合作社让品种,撤零售点,组织代购代销和公私联购。调整棉布、新药、食糖、文具等批零差价,全县共撤并国营商业零售点5个,停业和部分停业200余种商品的零售业务,人民银行再次对部分零售商发放短期贷款,解决资金周转困难。

19559月起,以经销形式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发展。至年底,百货、文具纸张、粮食、棉布、新药、油、酒、盐、木材九个行业,共274户,占总户数的26.57%,资金109174元,占总资金额41.88%。至1955年,社会主义商业由195253.5%上升到年底的95.68%

1955年第四季度,城区私营商业盈余分配委员会开始对城区主要行业贯彻1953年至1955年盈余分配工作。首先在棉布工作开展试点工作,共分得1270.89元(包括红利、股息、经理酬劳金在内),平均每人32.39元。进行分配的还有新药、百货、五金、油、茶食、国药、山地货和工业方面的化工、染织、盒片、修车等业,共计27户。1953年至1955年盈余总额142004.01元,其中实缴所得税84269.25元,占59.34%,企业公积金27135.62元,占19.10%,职工福利奖金8260.05元,占5.82%,资方利股息22339.09元,占15.74%

三、全行业公私合营

1956年,在县委、县人委统一领导下,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121,县工商联召开工商界代表会,传达省工商六次筹委扩大会议以及政协省第四次常委扩大会议精神。10个主要行业写信,表示以完成税收,购买公债,搞好生产经营迎接合营。26日,县人委周一平副县长在全城工商业户大会上宣布:全城所胡申请改造的61个行业1382户,批准为国营门市部、国营商店、公私合营企业或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其改造形式,商业系统:棉布、百货、五金、国药、文具、新药、山地货等七业全业公私合营,其中小贩吸收为合营企业的店员;粮食代销店直接过渡国营粮站;木材代销店并入国营;其余行业一律改造为合作商店或小组,批发商13户,除国药业2户转零售商改造外,其余与合作社订代销合同。工交系统:酿造业3户,榨油1户,实行公私合营;纺织业4户,2户合并后公私合营,2户并入地方国营;火柴业、昌明、大东华、大华加上已停业的燧昌、普昌两厂建立公私合营丽水火柴梗片厂;印刷厂1户,并入地方国营新华印刷厂;汽车运输业的汽车装修16户,运输行4户,汽车运输队36户全部并入公私合营丽水汽车运输公司。

清产核资工作。在县委领导和工商联配合下,128日成立了32个行业工作委员会,在搞好企业生产的前提下,于2月初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每个行业三、四天,最多五天完成。以工商户自报为主,评议为副,中旬基本告一段落。8月,又重新复查定股,根据“公平合理,实事求是”原则和“宽”“了”的方针,在原行业工作委员会清产核资基础上,进行重点复查,对房产器材的复查,根据1950年私资重估资料为依据,邀请建筑服务站估价,合理调整。对合营高潮时私营工商业的主动增资,根据国务院指示,不论现金或其它实物,坚决退还原主。房屋已为企业所用,退还后企业退还全部房屋租金;器具为企业所用者,则折价退还,未用部分原物退还;个别工商业户坚决要求增资的,经报县人委批准后才予接受。对某些问题,县人委规定;对盈余资金,属于资方的,除允许其偿还借支部分外,其余列为私股;属于职工所得的,酌情扣除借支部分,并提出部分集体福利金,交由基层工会举办集体福利;属于公积金的,作为资本家股金投入公私合营企业,劳资宕贴,资方如一时确因无力偿还,可订出计划逐步还清;职工如确因生活困难无力归还者,可酌情减还或免还。对劳资垫款,劳方垫款,应如数偿还职工;资本家垫款,如已成为企业的流动资金者作资金处理。如属临时垫支或虽非暂垫而为企业资金困难,确第向亲友借垫者,允许抽回一部分或全部。其他财产,属于资本家的,如合营企业需要的,折价作为资金股金;如合营企业不需要者,列为待处理科目,待出售后收回现金作为资方股金收入企业。对个体商业和夫妻店,如合营企业需要者,折价作为资方股金。如合营企业不需要者,任其自行处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难以划分的,一般掌握从宽处理。经核定,城关镇私营工商业资本额共计27万元,全县零售商资金平均每户281元,其中座商508元,摊贩每户23元。

发放定息。根据国务院规定:不分工商,不分大小,不分盈亏,年息五厘,一律从今年一月份算起。但公私合营时,前几年的盈余部分都按“四马分肥”作了分配。经协商,自2月到6月止,一次发放定息,以后按季发放定息,由本人凭证领取,发息行业有工业的化工、榨油、碾米、火柴盒片、印刷;交通运输业的有汽车运输业;商业的有棉布、新药、照相、国药、粮食、食油。工商界对定息的反映有三个方面:(1)小户参加公私合营,资金少、定息不多,要求放弃定息;(2)大多数抱无所谓态度。取消定息也可以,给我拿,我也要;(3)个别对赎买政策怀疑顾虑。如有的说:“我一万元资金,五厘定息,七年可以拿3500元,如果将这一万元资金存到银行,既有利息,本钱仍旧存在的。”对医疗福利及工资,企业核定资产在二千元以下的私方人员,在医疗问题上可享受职工的待遇;超过二千元的,如确有困难,也可参照办理,私营工商业者对此极为高兴。

人事安排。私方人员中,90%以上是小商小贩。对公私合营后原有企业资方实职人员全部包下来,根据量才使用,适当照顾原则,对于行业中有代表性、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有贡献的工商界人士,县人委于15日先后任命经理、副经理、正、副厂长等共54人,其余私方从业人员全部得到安排。

商业网调整。为了方便群众,3月份,针对棉布、新药、油、粮食、照相等5个主要商业网点不匀的情况,将原来30户、32个零售点,调整为5户设27个零售点,同时批准油业小贩8人下伸农村,划片供应。9月,合作社批准城内小商店7户,小商贩16户下伸农村,设立零售点22处。

人的改造方面,县委统战部作出了初步规划。6月,工商界各种学习班恢复学习制度。10月,推选工商界骨干20人参加专区商业者讲习班学习两个半月。私方人员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改进生产设备,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改进和建立各种管理制度,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据统计,有13人被评为工商界先进生产者,552 被评为工商界先进工作者,4个单位被评为工商界优秀单位。

改造高潮中,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都分别被批准公私合营、合作商店,个别的直接过渡到国营。1956726日,县委统战部召开全县小商小贩代表会议,贯彻对小商小贩的改造政策,明确了小商小贩是劳动人民,并帮助解决小商小贩生产经营及生活上的困难问题,调动了小商小贩的积极性。1980年,为贯彻落实中央(197984号和浙江省委(197983号文件,把改造高潮中和高潮前参加国营、公私合营的原工商业者中的劳动者区别出来。全县原工商业者284人,资金总额267190元,区别出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小业主共216人,占75.8%,资金总额113493元,占42.48%

 

                                            莲都区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