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园地
您当前位置:

民族品牌背后的“隐身”英雄 ——记上海英雄金笔厂丽水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18-12-06 11:49:39     文章来源:莲都 访问次数:

  上海英雄金笔厂丽水有限公司前身为浙江省丽水金笔厂,是由1956年从事刻字、修理钢笔、生产毛粉笔等业务的文化用品生产合作社发展而来。1968年陈时龙等老一辈丽笔人以8000元资金开始创办生产铱金笔产品。1970年由浙江省轻工业厅定点生产铱金笔,并被列入轻工业部自来水笔生产的定点厂,成为全国26家自来水笔生产定点厂之一。 

  作为国家轻工业部定点自来水笔生产厂家中生产规模最小的一家企业,地处浙西南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但是就在这种落后的发展环境中,在历任领导的带领下,丽笔人艰苦奋斗、勇于发展、善于发展、改革发展、创新发展,敢于超越,抓住机遇与上海英雄金笔厂进行联营,依托上海英雄金笔厂先进的制笔技术、品牌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基础,通过联合和借牌发展自己,销售收入、利润等各项经济指标均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成为中国最大的自来水笔专业生产厂家,是中国自来水笔行业的佼佼者,为“英雄”自来水笔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英雄”品牌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作出了卓越功绩,是“英雄”自来水笔民族品牌背后的“隐身”英雄,成为中国制笔行业的一颗璀璨明星。 

  一、抓住机遇,勇于发展 

  1970年丽水金笔厂被国家轻工业部列为26家定点自来水笔专业生产厂家时,面对比其他定点企业简陋的厂房、落后的设备,丽笔人并没有气馁,而是千方百计从上海购回制笔旧设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并获得了快速发展。到1984年,丽水金笔厂已经形成除了笔胆等个别零件外所有笔零件的生产能力,利润已超过百万元,成为丽水四家“百万富翁”之一。 

  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实力的不断增强,引来了制笔同行的注目,在中国制笔业的影响日益扩大。1984年全国制笔协会经营管理经验交流会在丽水召开。而正是这次会议让丽笔人抓住了发展的机遇,促成了丽水金笔厂与上海英雄金笔厂的联营姻缘。 

  虽然丽水金笔厂当时发展迅速,并已经形成国画笔、铝杆套冲制、铝氧化等有国内特色和优势的工艺,但企业管理水平、总体工艺、质量水平和产品设计能力与制笔大厂还存在差距。在全国制笔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内部存在发展的压力。另一方面上海英雄金笔厂作为中国制笔业的龙头企业,由于市场竞争开始加剧,为提高效益,需要增加产品花色、扩大生产规模和实现更专业化的生产,有向外辐射的要求。于是,在国家轻工业部和中国制笔协会的牵线搭桥下,双方本着优势互补的理念和想法,就有关联营问题开始了双边洽谈。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联营、无形资产、技术投资等概念和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当时人们对这些词汇和理念无疑是模糊和陌生的。双方在联营体的认识、生产规模的设计,以及利润分成、产品开发等方面的认同上都存在一定的距离。而且丽水金笔厂还肩负着生产出名牌质量的产品和扩大生产能力上的风险,在经营上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亏损。一些员工甚至是一些领导对上海英雄金笔厂在未投一分钱的情况下,每年要从丽水厂分走约37%的利润表示不理解。 

  双方的谈判无疑是紧张和激烈的,而丽水金笔厂能坚持到最后的信念来自于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自来水笔市场逐步减少的形势下,市场竞争势必日益激烈,没有品牌、质量和技术优势,企业发展就缺少支撑点,而且地处山区的欠发达经济环境,如果不进行联营,企业很可能被淹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知耻而后勇,为了加快企业发展,丽笔人没有躺在“百万富翁”的荣誉温床上停滞不前,而是解放思想,认定了要发展就要付出的道理,选择了挑战自我,向企业发展的更高阶段进军。 

  经过数轮艰难的谈判后,1985年11月丽水金笔厂终于与上海英雄金笔厂签订了全面联营协议书,1986年正式增挂“上海英雄金笔厂丽水分厂”的牌子,开始了与上海为期十年的紧密性联营。 

  二、把握时机,善于发展 

  开始联营后,丽水金笔厂首先要解决的是产品的质量问题和生产能力问题。如果产品质量达不到上海英雄金笔厂的要求,就会损害“英雄”著名品牌的信誉,甚至会带来客户索赔的严重后果。如果生产能力不能跟上联营后的需求,就无法满足上海英雄金笔厂扩大专业化生产的联营目的。 

  在经营发展的巨大压力面前,丽笔人秉承着发展的执着,变压力为发展的动力,将提高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保证产品质量成为企业发展的自觉行为,用丽笔人的话说,就是“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英雄品牌”。 

  提高产品的质量首先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稳定的高质量生产,必须摆脱“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档次,1988年丽水金笔厂决定力争上国家二级企业,并提出了“上等级、上水平、上台阶”的评定口号。经过半年多的抓管理、练内功,企业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制订了丽水地区工业企业较完善、较早的管理标准《丽水金笔厂企业管理标准》,企业管理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 

  为提高干部的企业管理水平,金笔厂还派出全体中层干部到上海英雄金笔厂学习管理知识,促进了企业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1989年9月丽水金笔厂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企业从省先进企业升格为国家二级企业,使丽水金笔厂成为企业的“正规军”,企业管理上了新的台阶。 

  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丽水金笔厂还积极着力于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利用联营的机会积极向上海要技术,通过派技术人员到上海进行学习和邀请上海厂的高级技术人员、有经验的师傅到丽水来指导,以解决制笔技术中的难题;另一方面积极抓好自身的技术改造项目,特别是扩大铝杆、套生产能力,提高表面处理水平和质量水平。 

  与上海联营是发展企业的手段和方式,丽笔人始终认定只有通过联营来快速地发展自己,把自己做大做强才是联营的最终目的。通过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丽水分厂生产的英雄产品不仅符合了上海英雄金笔厂的质量要求,而且丽水分厂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于是丽笔人在练好内功的同时,开始抓住时机开拓市场,特别是加大了销售网络建设的力度。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文化用品基本上由文化站或是百货联销公司进行销售的,生产厂家基本不直接进入市场。但丽笔人不甘受于计划经济条条框框的约束,摈弃了单纯依靠省内商业部门包销的传统观念,主动出击,积极与各省的流通部门进行联系,重点发展了东北、四川和主要大城市的销售市场,并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较完善的销售网络。 

  超前的市场意识为丽水金笔厂适应经济转轨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市场经济的争竞中赢得了发展的先机,迅速地发展了自己。到1996年,企业产值和销售收入都近8000万元,实现利税等指标居全国自来水笔行业第三,全省第一。同年,上海英雄金笔厂正式与丽水金笔厂合资成立了上海英雄金笔厂丽水有限公司。 

  三、与时俱进,改革发展 

  经过十年来的联营发展,丽水金笔厂逐步建立了自己市场竞争优势,从羽毛未丰的“雏鹰”成长为纵横天下的“雄鹰”。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为丽笔人提供了企业发展的又一机遇。 

  丽水金笔厂于1994年作为丽水市企业股份制改革的试点单位进行了企业改制,将国有资产全部买断,全体员工出资参股,金笔厂从大集体企业转变为股份合作制企业。但是限于当时改制的形势和企业发展实际,企业以核心控股和职工参股的形式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并保留了集体股份,改革没有彻底到位。加上1995年丽水金笔厂以股份合作制集体企业身份兼并了国营丽水火柴厂,接收了原企业的大部分员工,使丽水金笔厂的企业产权和内部关系空前复杂化。 

  在原来的格局被彻底打破并进行利益的重新分配时,那些深层次的矛盾最容易显露并爆发出来。2001年6月28日,丽水金笔厂召开企业改革动员大会,对深化企业改革问题和改革方案的讨论稿进行了全面的说明。7月初部分员工开始写联名信要求企业进行答复,7月中旬一些车间员工开始停工停产,直到7月16日各车间才恢复正常生产。丽水金笔厂建厂30年来第一次遭遇了停工停产。 

  莲都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得知企业的改革情况后十分重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领导都亲自同职工见面、对话,了解民情、化解矛盾,并积极指导企业改革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丽水金笔厂领导班子通过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措施调整,理清了改革思路和步骤,化解了职工矛盾,控制了局面,稳定了人心。 

  改革总是充满矛盾的,企业就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求得企业的发展和自我完善。2002年2月,丽水金笔厂通过近十个月的时间进行“两彻底”改革,将企业全部资产量化到个人后,根据个人意愿重新投入或是购买资产投入到改制后的公司(注册资本4324万,股东44人,其中持股会一人代表1978万出资,持股会会员352人),完成了员工劳动关系身份置换,理顺和明晰了产权关系,从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改制为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两彻底”。股权结构符合政策要求,在职员工基本上都是股东(或是持股会会员),企业几乎全员持股。新成立的公司仍沿用上海英雄金笔厂丽水有限公司的名称,丽水金笔厂这一企业名称作为集体企业的见证,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代公司制的改造在于能为企业提供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模式。丽笔人励精图治、与时俱进,通过改革,用现代企业制度武装自己,再次将企业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上海英雄金笔厂由于中国证监会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管理等原因,退出了在丽水的资本投入,后被上海海文集团收购,海文集团更名为上海英雄集团公司。上海英雄集团公司将“英雄”品牌以授权使用的方式,继续给上海英雄金笔厂丽水有限公司使用。作为老牌的制笔国有企业,上海英雄金笔厂在90年代末期,由于拘泥于缺乏活力的体制和落后的激励机制,加上陷入了多元经营的泥泽,企业发展步履艰难、困难重重,市场占有率下降,销售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开始不敌丽水英雄。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丽水英雄坚守专业生产笔类产品的阵营,坚持稳健、谨慎经营的原则,“多办事必须首先能办好事”、“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没有在多元化发展上翻跟斗,始终牢牢坚守在自来水笔的制造上,在制笔行业中独树一帜。丽水英雄生产的产品以优质优价见长市场,销售额不断上升,成为支撑“英雄”这一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主力军。 

  四、敢于超越,创新发展 

  随着企业的发展,“两彻底”改革全员持股的弊端也开始显现。一些员工成为股东后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漠不关心,“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产生了新的“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当时很多员工不愿到新建的开发区水阁工厂上班。公司在进行新的机构改革后,公司人员一部分分流到子公司,一部分员工离开了企业,但公司重大经营决策还是需要原来股东共同决定,作为有限责任公司全员持股带来的企业经营决策不畅、权益责任不清的弊病开始暴露出来。 

  因此,为保证公司广大股东的权益,以及便于实现水阁房产的分割,2006年公司进行了继续深化改革。公司从改制企业角度出发,不进行资产清算,原股东以公司减资名义退股方式退出公司的生产经营,保留原股东资产分配比例。公司减资后的生产经营收益归减资后的股东所有和分配,产生亏损也由减资后的股东承担与减资前的股东不发生任何关系。在公司具体操作上实行上海英雄金笔厂丽水有限公司同一块牌子下的资产管理与生产经营进行分开。 

  继续改革后的公司账上虽然还有深化改制前公司的资产,但是卸掉了全员持股、决策迟滞的包袱,实现了轻装上阵。公司从体制到经营上进一步推行了市场化运作,提高了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2011年公司与上海英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实行“英雄”品牌产品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运作,丽水英雄进一步紧密了与上海英雄集团的关系。公司紧紧抓住市场发展的机遇,练好内功、夯实基础,敢于超越、创新发展,公司获得了继续平稳发展。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加快供给侧改革,公司加强“三品”战略,主导发展企业品牌战略。以提升用户体验和加强品牌忠诚度为中心,融合互联网思维、培育数据文化,有效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和网络资源,推动公司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利用企业文化积极宣传企业品牌。积极推动电商发展,线上线下两手抓,坚持消费者为中心,加强在感知用户、辅助决策和优化体验方面大数据的应用,实现网上用户数据再挖掘、互联网广告的精准投放,通过大数据优化用户体验、扩大公众号粉丝群,实现营销精准化,公司依托经销商发展电商,线上销售增长迅猛,发展迅速,电商销售已经占销售的40%以上。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随着公司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的实施,公司的专利不断获得授权,知识产权专利布局不断扩大,公司进一步提出了“规范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技术创新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的发展方针,公司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自主知识产权水平,支撑企业创新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到2016年公司获得外观专利授权20项、实用新型2项、著作权1项,专利产品的销售收入已达到总销售收入的50%以上,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销售增长。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发展,2014年到2016年公司继续获得快速发展,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4%,各项经济指标均列全国制笔企业前列。2016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9950万元,利润887.2万元,上交各类税收791.2万元。2016年公司荣获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丽水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从1986年上海英雄金笔厂与丽水金笔厂正式联营开始,到1996年双方合资成立上海英雄金笔厂丽水有限公司,到2001年上海英雄金笔厂资本的退出,再到2011年公司与上海英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实行“英雄”品牌产品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运作,丽水英雄始终秉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通过与上海英雄的联营、借牌和合作,几代丽笔人发扬励精图治、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坚守专业自来水笔生产,经历了渴求发展、实现发展、改革发展、创新发展的不平凡历程,走出了一条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成为中国制笔行业的佼佼者,为“英雄”自来水笔品牌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是“英雄”民族品牌背后真正的英雄。 

  作者简介: 

  赵军,现任上海英雄金笔厂丽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