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园地
您当前位置:

九坑桃发源地 乡村游示范村

发布日期:2018-11-26 17:14:23     文章来源:莲都 访问次数:

  九坑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联城街道境内,隶属下林行政村,离市区15公里,20世纪90年代因一株桃树改变了这个小村庄的命运,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的致富之路。

 

  ●九坑桃的由来

  百里山川九道沟,数不清的沟壑让祖先以九坑名村,村庄原驻地在土名叫大九坑的山坳里,海拔250多米。历史上的九坑村,和大部分山区小山村一样,“九山半水半分田”, 山少田更少,全村山地600亩,耕地只有38亩,传统的农耕模式使得农民长达40年辛勤耕耘仅仅解决温饱。1983年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村干部有意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仅将田和油茶分配落实到户,杉木、松木和竹林等全部由集体统一管理。1986年,村民将杂草丛生的荒山坡地开垦成水平带,种上柑桔等水果,日子稍有好转,但收入仍然很低,1990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700多元。

  当时,全村仅有12户50多人,有11名党员,赖品富是村里党龄最长的老党员。一个偶然的机会,赖品富带领九坑村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1990年,赖品富生病住院,一位亲戚送来一篮桃子,个大漂亮,品尝之后感觉味道香甜、松脆,在水果淡季市场上已经没什么桃子,他敏锐的意识到这桃有发展前途。一出院就到处打听桃子种苗,经多方寻找终于在青田县塔山湾找到了,于是购买了150株桃苗种下,并鼓励村民种植。然而,农民是很现实的,看不到效益,不会轻易种,没人响应。第三年,赖品富的桃子开始投产了,桃树挂满了果子,果大色艳、肉质松脆、香味浓郁,并且耐贮运,商品性状优良,加上桃子成熟时已是八、九月份,市场上早已没有桃子,一上市就非常畅销,价格高达5元/公斤,当年仅桃的收入就上万元。此事一下子轰动了整个小山村,于是,在赖品富的带动下,九坑村家家户户开始开垦荒山,都种上了桃子,面积迅速达到110亩,从此九杭村民走上了种桃脱贫致富道路。

  ●九坑桃的发展和命名

  九坑人在实践中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在张畈儿书记的带领下创办了九坑桃研究所,参与组建下林行政村农技服务队,成立了无公害九坑桃产销合作社。村民开始讲究科学种桃,讲究生态环境保护,坚持施有机肥,以确保生产的水果达到国家无公害标准,使九坑桃真正成为绿色精品农产品。桃树病虫害严重,修剪、施肥等技术含量高,为了提高种植技术,村里组织骨干力量,攻克技术难关,千方百计提高种植管理水平,一是分批组织果农外出参观考察学习;二是订阅和购买科普书籍学习;三是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四是相互交流种桃经验。九坑人学科技用科技是出了名的,进城不去闹市,而是喜欢往新华书店跑,看看有没有新的果树管理书籍。每户村民家里都有几本果树管理科技书籍,村民认为知识可以化为力量,精神可以变为物质。九坑人勤劳并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九坑,无论是农忙或农闲,除了老人与小孩,全部人一天到晚都在山上劳作。有位老党员叫赖云祥,为了开山掘地种水果,光是“开山斧”就挖断了三把。九坑山地人均只有5亩,村民种桃热情高涨,没两年就开发完毕,九坑人想到“租赁开发”,但当时上级没有指示,党员干部就带头去做,结果走出一步天地宽,全村12户先后从后弄、下林、泥村41户人家租赁到240亩山进行开发,使九坑人均山地增加了一倍,经济收入也翻了一翻。

  1994年,九坑村整村从山上搬迁到山下,家家盖起小洋楼,每幢房子造价都在7万元以上,各类家电一应俱全。村集体投资40多万元装上了自来水、通上了电,硬化了村庄道路,安装了闭路电视,开设了130、139手机基站,建好了九坑通往水果基地和村外的水泥路。由于当年村干部集体经济意识强,才有了今日雄厚的村集体经济。

  1998年人均收入达到1.4万元,其中种桃一项收入占80%以上,形成了以桃为主的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成为丽水山区脱贫致富的典型村,被评为莲都区“小康生态示范村”。1998年11月21日,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费孝通考察九坑村,看见房前屋后满眼的桃林和一座座漂亮的农家小洋房,得知九坑村民靠种桃致富,欣然挥毫写下“九坑桃”三个字,九坑桃由此而得名,从此声名大震。

  村民的种桃热情空前高涨,九坑村桃树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至2001年底,九坑发展桃基地473亩,种桃树24000多株,其中以产量高、果形大、含糖量高、品味好的硬质"九坑桃"为主,此外还种植了柚桃、江南1号、玉露、大丰桃、早夏露等10多个优质品种,从农历4~9月都有桃销售,许多客商纷纷上门求购,供不应求。村里给“九坑桃”注册了商标,设计了包装,价格也提高了一倍,单是桃子收入户均达到2万元以上。

  ●引爆全区桃产业

  九坑桃的成功,在省内外引起轰动,致使外市、县、乡镇纷纷前来参观学习,九坑桃研究所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在九坑村的带动下,掀起了全区种桃的热潮,一批原来从事木材加工、美容美发等各行业的小老板也纷纷回家种桃子,联城镇种桃10亩以上的有上百户,百亩以上的有7户,短短几年九坑桃的种植面积全镇就发展到上万亩,产量达到8500吨,经济收入超过1700万元,成为联城镇最大支柱产业。仙渡、巨溪、太平、郑地、峰源等乡镇也迅速跟进,2006年后全区种植一直稳定在3.5万亩,年产桃5万吨,共有十几个早、中、晚熟品种,还涌现出一批种桃专业村(九坑村、岭头村、横岗村等)、专业户和致富典型,桃成了莲都区水果第二大品种,浙江省第二大桃产区。莲都区拥有桃种植适宜的气候、土壤等优越条件,能生产优质桃,果品品质佳,以九坑桃为代表的桃产品在省市区参评中连连获奖:1998年,迎庆桃获省优质农产品称号;2001年燕红桃获省精品水果展销会金奖;2001年,九坑桃获中国浙江国际农博会金奖;2002年九坑桃获省农博会金奖,取得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奖牌;2003年,山水牌九坑桃被认定为市名牌产品,获得省农博会金奖;2004年九坑桃获省农博会金奖;2005年莲都桃取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九坑桃获省精品水果金奖、省农博会金奖;2006年山水牌九坑桃获省农博会金奖,山水牌山水桃获市名牌产品证书;2007年山水牌九坑桃获浙江农业博览会优质奖。

  ●桃花节与乡村游

  由于桃子种植有连作障碍,重栽会出现树体生长衰弱、产量低或生长几年后突然死亡等现象。经20多年的发展,桃树树体开始衰弱,产量、品质下降,面临重栽或更换水果品种或调整产业等问题。九坑村村民因桃子种植收获第一桶金后,许多村民外出开超市办工厂,留在村里的多为老人、小孩和家庭妇女,劳动力减少。2010年后,九坑村桃子面积开始缩小,只剩下200亩左右,品种也随市场变化,主要以效益良好的早熟桃为主。同时,开始改种柑桔、李、杨梅等水果,现有桃、李、瓯柑、杨梅等水果800多亩。

  经过多年市场历练,九坑人已经转变了观念,拓宽了思路,不仅仅在种植水果上面做文章,开始发展乡村旅游。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春风剪杨柳,细雨点红花,阳春时节,九坑村举目桃花盛开,满山红遍,花海叠浪,景色壮观。2000年后,农家乐在各地兴起,九坑村村民意识到新的机会来了,九坑 14户人家12户搞起了农家乐。2004年3月,成功举办了全区第一届桃花节,家家生意红火,经济收入可观。之后,九坑每年都举办一次桃花节,借节开展以“品农家果、尝农家菜、吃农家饭、喝农家酒、赏桃花景”为主题的一日游活动。在政府的扶持下,村里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盖起了漂亮的休闲公园,还成立了九坑农家乐协会。

  近年来,各地民宿兴起,九坑人不甘落后,在原来农家乐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有三家率先开起了民宿,其他人家迅速跟进。2016年5月开始装修,2017年3月25日10家民宿同时开业,10家民宿共57个房间,84张床位,100多个停车位,可同时接待游客400多人。村里举办了隆重桃花节暨整村民宿开业仪式,丽水市委常委、莲都区委书记杜兴林,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元龙等领导出席开业仪式。为了吸引游客,九坑人使出浑身解数,挖掘各种特色菜肴,制作各种精美小吃,桃花观赏游、水果采摘游、休闲垂钓游……让游客品尝农家饭,尽情体验田园生活。九坑村环境优美、村庄整洁,被列为莲都区第二批民宿村,每年都吸引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在丽水,一提到桃子和桃花节,就会想到九坑村,引得摄影爱好者、外地游客纷至沓来,每年客流量稳定在2-3万人,最高接待游客5万人,总营业额达14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3.5万多元。

  ●领导关怀和嘱托

  习近平、张德江、周国富、李长江、乔传秀、楼阳生等各级领导曾亲临九坑视察,给予九坑人很多的关心和鼓励,使九坑人以更高的热情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

  2002年11月2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九坑村,视察了九坑桃基地,走进农户家里了解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与村民亲切交谈。同时,在村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在听取联城镇及九坑村有关情况汇报后,习近平总书记说:“表明一个态度,对我们浙江省的欠发达地区,丽水是有代表性的,表示省委省政府的重视,表示我这个新到任的省委书记、代省长的重视。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一如既往,力度不减,对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考虑,不留盲区死角,一个也不能少,先富带后富,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他还说,九坑村通过农业开发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值得推广、值得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接受了随行的丽水电视台记者采访。他说:“这个地方是我到丽水,专门推荐的,第一批来看的地方,说明这里是出经验的地方,是有示范作用的地方,这么一个小村子、山区,现在人均收入两万块,从经济指标上来讲,它已经是走在前列的了。但对小康,我们要全面理解,它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要求。这个要求我觉得,它还可以再继续努力,刚才村小组都提了一些很好的想法,再怎么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科技水平,进一步发展生产,同时要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搞好党的建设,搞好生活的文明的各个方面的建设,围绕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领会十六大的精神,搞清它的全面的内涵。然后制定一个因地制宜的奋斗目标,九坑村的前景将更加美好。”

  习近平总书记九坑之行和留下的关怀和嘱托,成了九坑人永久的记忆和前进的动力。

  如今,莲都区形成了以联城街道九坑为中心,辐射全区3万5千亩的九坑桃生产基地,并带动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而九坑村是名符其实莲都桃产业发展的桃花之源。

  小村原本在深山,

  缘有桃花不一般。

  老树春华依旧好,

  如今只是更人间。

  2018年7月27日

  作者简介:

  陈敏红,莲都区政协委员,区科技局信息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