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
您当前位置:

委员声音:弘扬传统文化,激活感恩之心(图)

发布日期:2016-03-23 09:28:02     文章来源:区政协 访问次数:

潘正亮委员发言,我们经常会在网络媒体上看到比如大学生“受助不感恩,拿钱就消失”的报道;会看到年轻人不赡养老人、虐对父母的丑恶事件;有时甚至会看到孩子打骂父母、杀害父母的人间惨剧。我们痛恨、谴责这些人没有良心;我们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请您扪心自问,您真的够资格谴责吗?我们有的人虽已成家立业,吃父母的,用父母的,却心安理得;我们有的人拿着高薪,占着令人羡慕的岗位,却不知敬业,稍有劳累,就怨声载道;有的人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套取、骗取、捞取国家财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的人肆意歪曲“人权”“公仆”“人民”等,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当成索取的资本。

感恩精神的缺失已成为“国之殇,民之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那是因为我们抛弃了传统文化,丢弃了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201454日在北京大学讲话指出“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所以必须弘扬传统文化,开展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从家庭教育开始。让孩子从小学会“知恩、报恩、施恩”,让他们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他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才会勤奋学习、热爱学校、回报社会;才能拥有快乐、幸福、美好的未来。

其次感恩教育应从孝道教育开始,百德孝为先,孝道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会对组织、社会、国家负责。

第三要领导重视,政府参与,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我办国学公益书院,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育,从古堰画乡的弘济书院,到现在万象山南园的万象书院,整整5个年头,千辛万苦,到如今还是暗夜行路、步履维艰,就因为缺失了政府的重视和参与。)只有领导重视,政府牵头让感恩教育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社区、走进每一个家庭,开展“孝文化节”、评选“孝道之家”“助人为乐奖”等系列活动,才能营造感恩的文化土壤,培育心灵的莲花,为“中国莲都”注入新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