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提不起精神来,全身没劲,没有食欲,不想去上学、不想去工作、什么都不想干……心理空落落,负能力却爆棚,懒洋洋的“五月病”刚走,烦躁的“六月病”又来了。
烦出来的压力爆棚 六月虽是初夏,但气温回升很快,很多地区动辄就35-36℃。高温下人体血液循环加快,脑供氧相对减少,而人体新陈代谢增大,可能出现内分泌的紊乱,很容易引起情绪波动。这是环境因素导致的正常季节性情绪波动。 再加上六月,学生面临的升学、就业这些人生大事,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都是事关命运改变的重大里程碑式事件,肩负家族的荣誉、个人命运的把握诸多因素,对于20岁左右的青年来说,想没有压力都难,有的家长比孩子更焦虑。 “越是有压力,越不能烦躁不安乱了阵脚。”专家建议,“举重若轻”是应对这类心理烦恼的基本原则。不要把压力看得太重,青少年喜欢聚群,那不妨就约上三五好友,通过购物让心情舒畅,一起运动流汗清爽一下,或者狂野K歌释放压力等都是解压途径。 烦出来的失眠难安 没有高考的压力,也没有找工作就业的焦虑,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似乎理应是最舒适一族。然而,过得疲惫不堪的白领们大有人在。他们的烦恼,来自于白天工作消极倦怠,夜晚失眠寝食难安。 “六月年中,面临盘点半年绩效带来的心理压力,加上长期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疲乏,会使上班族产生心理疲劳,再加上一时的工作调动,无法适应新环境,轻则情绪低落、慵懒倦怠、抵触上班,重则引起身体反应,厌食、头疼、睡眠困难。”专家说。 这些状况,也多在六月出现,由于同类者众多,网友们将此称之为“六月病”。在专家看来,这一说法虽是调侃,但也有一定道理。六月作为春夏之交,在这一特殊时段内,人体确实会随之发生一些生理和心理变化。心理素质不好或者抗压能力差的人容易“中招”。 如果希望晚上睡得好,最好是做一些有氧运动,年轻人可以慢跑、打球、游泳、跳绳等,老年人条件允许可以快走、爬山,因为身体一旦运动,大脑就开始释放包括内啡肽等多种不同的欣快神经传递素,这些激素在改善情绪和睡眠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烦出来的肠胃遭殃 除了失眠与情绪消沉外,烦躁还会带来躯体上的不适影响。肠胃难受,就是常见的典型之一。 从中医角度理解,“春主肝”,肝主疏泄,而肝脏是控制人情绪的重要器官,如果“肝气”长期淤积得不到抒发,就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并且肝易克脾,肝脏有问题就易损伤人的脾胃。 “春夏之交的五六月时节,人的情绪波动大,容易造成肝气郁结,因此,食欲不振是常事,严重的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西医也认为,如果心理压力过大、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就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下降、饱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或肠鸣、腹泻等肠易激综合征症状。 对于这样的病人,专家认为首要任务就是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舒肝理气,找到“心结”并解开。此外再配合舒肝、健脾、和胃的药物,或者可多吃一些对肝有益的食物,如酸类食物乌梅、山楂等就是不错的选择。 烦出来的皮肤瘙痒 最需要漂漂亮亮裸露雪白肌肤的时节,却被密密麻麻的红疹抢了风头。添堵不说,整个人情绪都不好了。这可咋办?别着急,是不是最近心烦了,压力大了?对,心情不好皮肤也“挂样儿”。 因情绪导致皮肤病很常见,皮肤与神经系统同宗,当人的情绪紧张或者焦虑时,会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或扩张,汗腺、皮脂腺分泌,还可能产生一些神经递质,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从而诱发或加重原有的皮肤病。比如,神经性皮炎、荨麻疹、湿疹、银屑病等,都会因心情影响治疗效果。 不过,当皮肤出现问题时,专家还是建议先到医院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并且学会调控和驾驭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果因精神紧张而引发的皮肤病持续不好,应及时去请教心理医生并接受心理疗法,常会收到显著的效果。 调理方法: 亲近自然、室内空气流通 气候炎热,要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早晨阴凉时可以在公园内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学生要学会自我减压,自己排解压力,家属也要加以引导,尤其是对患有抑郁症的病人,在这个季节一定要多沟通、引导,否则患者容易产生轻生倾向。也可通过亲近自然、多运动锻炼方式来摆脱、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尽量使室内空气流通,炎热之时,也要适当开空调、风扇,缓解暑热。 “饮食尽量保持清淡,多吃一些瓜果类食物,少吃火锅等上火的食物。”专家说,年轻人还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让身体在繁忙工作后得到充分休息。如果情况严重,还是要尽早到医院就诊。 |
版权所有·莲都政协 技术支持:万赛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