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不改 乡情难忘(图)
责任编辑:王本豪   发布时间:2014-06-26 09:30:33

乡音不改 乡情难忘

----台湾回乡寻根探亲团游古堰画乡记

 

 

阳春三月,绵绵瓯江,流水潺潺,两岸青山巍巍,山花烂漫,鸟语花香,灸热的阳光让人感受到了夏姑娘的提前来临。千年古堰旁,百年古樟下,十里画廊迎来了一拨特殊的客人,他们就是台湾回乡寻根探亲团的28名成员。他们中年龄最长的102岁,最小的7岁,带着不改的乡音,怀着浓浓的乡情,抱着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他们回到了阔别几十年的丽水,回到了几十年梦萦的故乡。

我以莲都区台胞台属联谊会理事的身份全程陪同他们进行联宜活动,随笔记下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以飨读者。

在前往古堰画乡的途中,天空中突然浓云滚动,一场暴风大雨即将来临似的,大家心情顿时紧张起来。带队的区台办副主任叶予序为分散大家的注意力,提高嗓门抑扬顿挫地介绍起丽水的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城市变化。或许是寻根探亲团真挚的乡情,或许叶副主任热情洋溢的真情感动了上苍,头顶上的浓云渐渐地散开来,只留下丝丝的白云带着紫荆花香的春风,一路随行伴我们到达目的地,像是在头顶的上空形成了巨大的遮阳伞,护卫着我们的身体,庇护着我们的行程,守护着那浓浓的永远不能割舍的乡情,呵护着我们共同的对祖国统一的那份愿望。

寻根探亲团中有一户传奇的家庭,谱写了一个传奇的故事。公元1946年,一对年青的丽水人经上海一路奔波到达了祖国的宝岛台湾,一晃就是68年。他们在海峡彼岸生养了五个女儿两个儿子,故事中的女主角,而今已是86岁高龄的老妈妈。这次老妈妈在儿子孙立中先生的陪同下回到了阔别68年的故乡——丽水,心情特别的激动。孙妈妈非常高兴地介绍她的五个女儿和两个儿子都会念一口非常流利的丽水(方言)话。生在台湾、长在台湾的孙立中先生还用标准的丽水话跟我们交流。孙先生讲,几十年来,“我勒”一家人“平常时”在“屋的”都 “讲”丽水话,跟“你勒人” 念丽水话亲热,拿丽水话跟你勒人交流特别亲热。我们一路走一路看,孙先生还时不时拿标准的丽水话夸赞家乡山好水好,一地方“生好”,“一地方好嬉”。看似平凡的举动,却是一个几十年不平凡的坚持,这就是乡情,永远不能割舍的、带着不变乡音的、魂牵梦萦的故乡之情。

当我们来到古堰看到创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年间(502519)乱石砌成的千年拱形大坝、通济闸和水上有水、桥上有桥的千年立交桥----“三洞桥”等景点,台湾回乡寻根探亲团的成员无不为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所折服,直夸“阿两年的人,空双手做出一索大、一索难的工程,真好勒本事,不过日的本事,了不起,”。也为詹南二司马和何澹等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的壮举而赞叹,特别是得知何澹乃丽水在京当官的人,“以母老养亲为由,奏请奉祠,以提举临安洞霄宫,不改金紫、二品阶居家丽水,凭借这种特殊的身份为家乡做了一件流芳千古的好事——修建通济堰”时,他们更是感同身受,感慨万分。

古堰画乡的堰,古堰画乡的画,古堰画乡的古樟,古堰画乡的帆船,古堰画乡那潺潺的水和古堰画乡那“好望”的景留在了他们的脑海中,留在了他们的相机里,随他们走向祖国的宝岛、海峡的彼岸----台湾。他们的脚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笑声,他们那“准显准显”的丽水话,留在了家乡的土地上,回荡在故土的上空……他们一步一个回头,恋恋不舍,他们没有“望够”,他们也不想就这么一次“望够”家乡的美景……我们也没有“望够”,我们也不想就这么一次与台湾的丽水人“讨伴”游家乡……

丽水话“准显”的台湾丽水人我们还要相约一起“荡街”,听一听你“洪嗒卦唉,全部认否着啵”来赞赏家乡的变化;和你们一起“望望”大溪,“谂一谂”大水门埠头,小水门浮桥,“荡荡”全新的江滨公园;我们真诚地道一声:台湾的丽水人,丽水欢迎您!家乡欢迎您!

 

赵玉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