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莲都区委会:
贵委在区政协十四届一次大会上提出的《关于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推进莲都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围绕“打造全市统筹城乡先行区”、“长三角休闲旅游基地”和“浙西南旅游集散地”等目标,借助“古堰画乡”、“风情东西”以及千年西溪、联城九坑、富岭荷苑、仙渡桃花等特色旅游资源,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生态优势、山水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产业优势,建成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农家乐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区已发展“农家乐”特色村(点)20个,其中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3个、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5个、区级农家乐特色村(点)12个;经营户(点)126家,87.3%以上为星级经营户(点)。2011年,全区共接待游客58.37万人次,同比增长15%;直接营业收入2202万元,同比增长87.3%;游客购物收入195.3万元,同比增长85%;安排就业935人。
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都十分重视美丽乡村创建和乡村旅游发展,主动正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问题并正在逐步的完善解决。但也正如贵委提案中所说,要创建一个让游客玩的开心、吃得有味、留得下来的“画乡莲都,秀美乡村”,我区还存在设施建设滞后、发展模式单一、农家乐档次不够高、文化保护意识薄弱、建设资金相对缺乏等问题。在提案收悉后,区政府多次组织相关部门专题调研相关工作,并有针对你们的建议与对策,提出了一系列工作举措,以便更好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坚持规划引领,谋划乡村旅游发展。一是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结合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三沿”整治建设等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乡村旅游的功能分区、产品开发重点和发展方向,确保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乡村旅游资源。二是推进精品项目、特色村(点)的乡村旅游专项规划的编制,形成以全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引领、专项规划为支撑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体系,避免无序开发、重复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强化衔接。加强《莲都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莲都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与《莲都区“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纲要》、《莲都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衔接,做到无缝对接,确保规划能落地、可实施。
(二)建设秀美乡村,夯实旅游发展基础。一是在拆旧建新上下功夫。结合中心村建设、村庄整治等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旧村改造,目前,已建成大港头镇西坑口村生态江南民居、利山村民族特色村寨等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二是在“三沿”整治上下功夫。围绕“古堰画乡”和“风情东西”两条乡村旅游线,对景区周边村庄进行重点整治改造,在房屋立面改造、景观小品打造、村牌建设等方面注重特色、体现风格,如大港头村、下南山村、利山村等村的房屋立面整齐划一、特色明显;以鹅卵石花坛、竹篱笆等打造的特色景观小品随处可见。三是在环境提升上下功夫。2011年,我区共完成水利投资近4亿元,先后完成了11座水库保安工程、138座山塘整治,147公里河道整治工程,农民安全饮用水实现全覆盖;全区等级公路通村率、硬化率都达到了100%,均列全市第一位;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成为全市首个“B类新农村电气化县”。下一步,要继续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入手,大力推进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从治理“脏、乱、差、散”入手,大力推进以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以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即:整治畜禽粪便污染、生活污水、垃圾固废治、化肥农药、河沟疏浚和提高农村绿化水平)为抓手的“洁净村居”创建行动,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强化督查考核,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改善农村整体环境面貌。
(三)立足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一是坚持特色化发展。结合区情实际,深入挖掘“莲”文化、畲族文化等独特魅力、现代农业的产业依托、丰富多样的消费需求,努力推动乡村旅游向“多元化”发展,让游客能尽可能地领略到自然山水美景和淳朴民风民俗,享受采摘垂钓、健身等活动带来的乐趣,充分体验乡村本色、农家风情和农活乐趣。如:依托“处州白莲”基地,开发赏莲花、品莲茶、吃莲鞭、购莲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线路;借助“开心农场”的开发建设,着力形成乡村旅游与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继续开发和完善古堰画乡、风情东西、浪漫樱花、秀色桃园、森林氧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乡村风情旅游路线,力争形成一批休闲档次比较高、文化特色比较鲜明、接待服务比较规范的乡村旅游示范线路,以此激励线路周边农家乐特色村的发展。二是加强古村落保护。自2003年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以来,我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村庄整治过程中加强文物保护,并将12个古民居村落,14个自然生态村列入重点保护范围,保持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已建成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1个省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历史文化村镇、3个市级历史文化名村。接下来,区委区政府还将继续把该项工作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统筹兼顾、综合保护的要求,高标准、高起点、有特色、规范化地编制好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研究制定个性化的保护和维修方案,加强古建筑古村落保护,适度发展乡村文化休闲旅游业,促进古建筑古村落的文化再现与文化旅游互促互进。三是积极谋划农家乐综合体。邀请省旅游专家和规划设计公司团队,对郎奇、里河、九龙湿地和石牛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区块,古堰画乡和利山、西坑口区块,老竹、丽新环东西岩景区十里荷花基地及马村、黄岭上、太极湾沿宣平溪区块等三个区块的自然条件、山水风光、发展基础和古村落资源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提出农家乐综合体建设方案,市区合力建设一个集餐饮、住宿、会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农家乐综合点或农家乐综合集聚群,促进我区农家乐转型升级。目前已经确定了丽新乡“锦绣绿谷”农家乐综合体项目,相关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四)加强人才培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现阶段,我区乡村旅游的一种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农家乐,其经营好坏与否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为此,我区一方面是注重对农家乐经营实用人才培训。针对全区农家乐经营业主和相关服务人员,开展农家乐室内及环境设计、农家乐服务质量管理与提升、农家乐宣传与营销、农家乐产品开发等理论培训并进行实训,组织赴外地学习考察活动,到遂昌、磐安、湖州市吴兴区和安吉县郎村、石岭村等地实地参观,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进一步提升农家乐经营水平。另一方面,强化行业的管理。主要针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对客人服务意识不够强,个人仪容仪表不够好以及餐饮和客房服务基本技能不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指导和督查,继续强化从业人员在礼仪服务、餐饮服务、卫生服务、安全服务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技能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提高接待水平和服务档次。
(五)整合项目资源,强化资金保障。虽然每年我区都逐年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如2011年,各级用于“三农”的资金为8.85亿元,增长率为33.64%),但投入资金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依然是捉襟见肘。对此,我区一是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整合力度。将村庄绿化、农村饮用水、农村环境整治、农田水利、农村河道综合治理、农村路网建设等项目资金与美丽乡村建设配套使用,切实整合部门资源。二是进一步完善“爱心企业结对帮扶美丽乡村建设”机制,创新互动理念,走合作共赢的路子,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我区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共同支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三是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展“信用+农房”、“信用+保险”等信贷模式,加大对农村建设的信贷投入。四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挖掘资源特色,编制招商引资项目库,加大对外宣传和推介力度,引导和发动在外工作、经商、事业有成的人士,来莲投资发展,共同建设“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美丽乡村。
发展乡村旅游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逐步推进。你们的建议非常好,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采纳运用。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关切与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丽水市莲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8月22日